文档介绍: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非均勾泯合物
均匀港合物
单质
金属单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
金卜行
金属氧化物
「氧
L汨机化台瓢
酸
琪
土卜
非金属氧化物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一一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一一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一一化合价降低一一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一一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失去2*广
I I
o o -1
2KBr + Cb= Br> + 2KC1 I 十
注意:a. %表示电子。 得到2厘屋
,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 得“与 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一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一一只有氧化性,如 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一一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Fe2+、S、CI2等;
最低价态一一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 Br2 I2 S .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
(4)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 所需反应条件越低, 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 不同还原剂
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 4 + 16HCl (浓)=2KCl + 2MnCl 2 + 5Cl 2 T + 8H 2O
MnO2 + 4HCl(浓)=△= MnCl 2 + Cl2? + 2H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 KMnO4 > MnO2
(5)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 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 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
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 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
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 SO2、SO3、CO2)、大部分的有
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
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 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
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 Fe2+、Fe3+、Cu2+、MnO4-
2、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
+和OH-等
3、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H+和C O 32-,HCO3一,SO32-, OH-
和NH4+等
4、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H+和OH-, OH-和HCO3-等。
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Fe3+与S2-、I-, Fe2+与NO3- (H + )等
6、发生络合反应:如 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