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茅少版七年破美术数案第7课 物品
上的花廊
第7课 物品上的花廊一、教材分析图案是指有装饰意味的花纹、图形, 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包括器形 设计、色彩设计,纹样设计。图案的总体特点是整齐、匀称、调和,具有 很强的装饰性,被人们广泛应用干服装、工艺美术品、建筑等各个领域。
图案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有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 统一。本课物品上的花廊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学习工艺美术设 计的基础,它侧重于设计,但其中也渗透着“造型表现”的成分。图案有 依物造型和依情造型两种途径,依情造型是指依照人的主观想象、联想而 创造出的图案,如中国传统图案龙、凤。依物造型是指先写生,然后经加 工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图案。图案不是自然原型的再现,而是要经过提炼和 概括,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本课与学生生活密切 相关,是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窗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各 式各样的花朵枝叶等,当学生漫步于七彩的阳光里,感受着花香鸟语,春 色满园的美景时,心中自然会涌动着创造美的欲望,他们或写生、或采集、 或拍摄。自然唤起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达到发之潜能的目的。青少 年正处于富有幻想的年龄阶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个性的空间, 花的家可以幻想为“我”的家,学生的设计制作与自己的情感生活相沟 通,在学习中交流情感,陶冶情操。整个学习过程是艺术与情感的交融, 艺术与生活的链接。平面设计与立体制作相结合,让学生既学会用艺术的 眼光观察生活,又学会用艺术的方式美化生活。教学目标①体验与发现: 感悟春天的美,领略自然中的美的形状与色彩,发现花朵外形的“轮廓 美”,形与形的“组合美”,花、叶近乎对称的“形式美”,追求变化后
“似与不似之间”的“变形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生活的美好情 感。②实践与创造:根据收集来的各种材料,通过手绘或其他方法,设计 制作一件单独纹样图案和一件二方连续纹样图案。收集各式各样废旧的纸 盒、花瓶,准备各色彩纸和水粉颜料,尝试用你喜爱的方式建一个花的家, 美化物品。③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视觉感 受;对同学设计的图案进行合理的评价,能从老师和同学的合理评价中得 到启发,逐步使自己的艺术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本课内 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见课本28〜29页。(1)欣赏春天的美:叶 绿花艳感悟花由田野走进艺术作品的变化过程,讨论花的家在乔迁中发生 了什么变化。(2)形式美的法则:形状的对称与均衡美,节奏与韵律美,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美,整体的变化统一美。第二部分:见课本30〜31页。 图案可分为单独式和连续式两大类。单独纹样图案分自由式和适合式两 种,它有对称和均衡两种骨式。连续纹样图案分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二 方连续的骨式有波浪式、折线式、散点式等。图案的广泛应用:服饰、瓷 器工艺品、建筑墙纸等。第三部分:见课本32〜33页。(1)用彩纸折叠、 粘贴、制作立体的花。(2)用水粉在废旧纸盒上绘制四方连续纹样。教学 重点(1)设计并手绘一件单独纹样图案。(第1课时)(2)运用手绘或实物拓 印、亥IJ印,折叠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一件二方连续纹样图案。(第2课时)345
2017-04-09
第7课 物品上的花廊一、教材分析图案是指有装饰意味的花纹、图形, 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包括器形 设计、色彩设计,纹样设计。图案的总体特点是整齐、匀称、调和,具有 很强的装饰性,被人们广泛应用干服装、工艺美术品、建筑等各个领域。 图案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有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 统一。本课物品上的花廊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学习工艺美术设 计的基础,它侧重于设计,但其中也渗透着“造型表现”的成分。图案有 依物造型和依情造型两种途径,依情造型是指依照人的主观想象、联想而 创造出的图案,如中国传统图案龙、凤。依物造型是指先写生,然后经加 工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图案。图案不是自然原型的再现,而是要经过提炼和 概括,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本课与学生生活密切 相关,是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窗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各 式各样的花朵枝叶等,当学生漫步于七彩的阳光里,感受着花香鸟语,春 色满园的美景时,心中自然会涌动着创造美的欲望,他们或写生、或采集、 或拍摄。自然唤起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达到发之潜能的目的。青少 年正处于富有幻想的年龄阶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个性的空间, 花的家可以幻想为“我”的家,学生的设计制作与自己的情感生活相沟 通,在学习中交流情感,陶冶情操。整个学习过程是艺术与情感的交融, 艺术与生活的链接。平面设计与立体制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