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关于上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的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8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上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的探讨.doc

上传人:小雄 2021/6/24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上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的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的探讨
近年来,上海市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增长幅度连续几年在全国居首位。:1999年,上海 的人均GDP已达到4000美元,率先跨入中等发达城市的行列;2000年的人均GDP又上了 一个台阶,达到4180美元。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准,基本生活需求层次 提高,本市的“十五”规划把“重点保障社会特殊群体与特困家庭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 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目标,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199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最低保障制度,当时的最低保障标准是全市人均收入的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本市的最低保障标准也相应提高了,但与全市居民平均 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了 o因此,制定符合本市目前社会经济状况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就成为我们贯彻执行“十五”规划,保障低收入群体共享社会发展经济成果的第一步。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 近年来,本市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向高层次迈进,一些原本属于高档 商品的消费品已进入普通市民的家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因此,我们在制定城镇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要改变过去那种“生活必需品”一成不变的旧观念。根据本市“十 五”规划保障特困家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精神,这些消费品也应列入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范 围。 国际上实施最低保障制度初期,很多国家都采用“菜篮子法”和“基本需求法”,
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限制在最小值,并据此制定最低保障标准。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被认为是“吝啬”的方法逐渐被取代。 大多数国家基本上是以收入为主要依据制定保障线,有以家庭每月平均收入的一半作为保障 线,也有以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二作为保障线。但是,在我国综合经济实力还比较落后情况下, 以收入标准作为制定最低保障线的参考依据还为时过早。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决定了 我们制定的最低保障标准必须符合本市实情,切实起到保障的作用。因此,在受全国经济发 展水平制约的环境下,制定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进行。
一、食品类消费品的最低保障标准计算方法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首要消费,食品的弹性需求系数是各项消费品中最小的。对 于食品类的最低保障标准,我们可以采用世界上早期普遍运用的"菜篮子法”,即由营养学 家根据维持人体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计算出基本食物的消费量,然后根据本市当前的社会 经济状况和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提出较为符合本市实情的食品最低保障标准。
本市居民月基本食品需求表
主要包括几个项目:食品种类、规格、自然人消费量(公斤)、社会人消费量(公斤)、 当年价格(元/公斤)、自然人所需金额(元)和社会人所需金额(元)
食品包括:谷类大米蔬菜水果肉、禽蛋鱼、虾豆类及豆制品奶类及奶制品 油脂调味品(食盐、酱油、味精等)茶叶在外用餐(元/次)包括食堂
中国营养学会1998年向国民推荐了膳食平衡金字塔,根据其推荐的基本营养要素, 我们可以选择符合本市居民消费****惯的大类食品规格,并测算出自然人(指不参加任何工作 的居民,如退体老人、无业人员)和社会人(指参加轻体力劳动的社会成员,如办公室文员等) 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食品消费量。然后依据2000年采集的这些食品市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