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说明 1 、本手册为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及考核使用。 2 、培训方式采取理论培训(自学和集中培训) ,临床实践(临床导师带教、实践操作、或操作技能情景训练等)。 3 、通过不同阶段、不同级别的量化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及考核,各层级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预期目标,不断提高急诊护理水平。姓名学历学位职称护理专业毕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时间年月日护理专业毕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时间年月日最高学历毕业院校最高学历毕业时间年月日从事护理工作时间年月日护理工作经历目录一、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原则二、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管理三、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目标四、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对象五、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岗位职责六、急诊专业护十核心能力培训内容七、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导师条件八、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法九、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量表 1. Nl级第一阶段核心能力培训量化表 2. Nl级第一阶段核心能力评价表 3. N1 级第二阶段核心能力培训量化表 4. N1 级第二阶段核心能力评价表 5. N1 级第三阶段核心能力培训量化表 6. N1 级第三阶段核心能力评价表 7. N2 级第—阶段核心能力培训量化表 8. N2 级第一阶段核心能力评价表 9. N2 级第二阶段核心能力培训量化表 10. N2 级第二阶段核心能力评价表 11. N3 级核心能力培训量化表 12. N3 级核心能力评价表 13. N4 级核心能力培训量化表 14. N4 级核心能力评价表十、学十一、培训证书粘贴页十二、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 LS)流程图十—、儿童基本生命支持流程图十四、室颤/无脉性室速急救流程图十五、 ACL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救流程图十六、 ACLS 心动过缓急救流程图十七、 ACLS 心动过速急救流程图十八、急性卒中急救流程图十九、解除窒息操作流程一、培训原则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急救医学的发展,急救护理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对急诊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急救护理学的发展,急诊专科护理以培养专科人才,建立以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和护士分层级管理为体系的临床培训教育系统,不断巩固、拓展急诊专科护理临床实践领域,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好、专业知识全面、专科技术过硬的专业护理队伍,不断提高急诊护理水平。专业护士成长的阶梯,体现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专科护士阶段的层级递增。为了实现护士不同阶段的临床能力的提高与锻炼;挖掘其专业内涵;拓宽其专业领域:培育专业人才及规范专业工作,急救护理学会制定了一套培训计划。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从取得执业资格证的护士在完成一年的通科轮转训后进入急诊科开始,分为两个阶段 4个级别进行:初级责任护士( N1 和 N2 级),高级责任拖士( N3 和 N4 )。凡是新调入急诊科的护士经过专科核心能力( N1 和 N2 级)的初级培训,完成初级阶段培训后,经科室或上级部门的统一审核后开始进行高级责任护士阶段( N3 级 N4 级)的培训。二、培训管理建立培训导师制,医疗机构护理部负责评估、审核培训导师的资格,并制定培训计划, 监督培训质量,急诊护理单元负责训练计划的组织落实。深圳市护理学会急诊与急救委员会颁发培训证书。三、培训目标通过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规范化培训,掌握急诊护士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急诊各临床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具备独立完成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护理、完成抢救配合、合理应对急诊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达到各层级急诊护理岗位职责。四、培训对象(一) N1 级: 1 、新毕业护士: ≥1 年的通科轮训,且已获取执业护士资格证后进入急诊工作的护士。 2、从其他科室调入急诊科的护士。(二) N2 级: 1、完成 Nl级急诊核心能力培训的护士。 2、重点培养护理骨干或在护理岗位工作 5年以上的技术骨干。(三) N3 级:急诊科护士,完成 N2 急诊核心能力培训的护士。(四) N4 级:完成 N3 级急诊核心能力培训的护士,或急诊科护理组长、急诊科护士长后备人才。五、岗位职责(一) N1 级 1、 N1 级第一阶段(观察区跟班) 新入急诊科的护士或评估不能完成观察区独立工作的护士,接受此阶段的培训,要求能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观察区的护理工作。 2、 N1 级第二阶段(观察区独立值班) N1 级第一阶段培训合格,进入本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独立完成观察区护理工作。 3、 N1 级第三阶段(抢救室、监护室和急诊手术室) N1 级第二阶段培训合格,进入本阶段核心能力培训,要求能独立完成抢救室、监护室和急诊手术室的急救护理工作。(二) N2 级 1、 N2 级第一阶段(院前急救) N1 级第三阶段培训合格,进入本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独立完成院前急救工作。 2、 N2 级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