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一、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全篇的总结。“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其中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 宁静、祥和,不为世俗利欲沾染的平和心境。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见”字用得极妙,表现出诗人看到山是无意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二、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2、请用诗中语句具体解说作者“行路”之“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上,忽复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姜尚和伊尹。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 也让作者在茫然四顾中看到一点希望, 增加一点信心。 4、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总能让人感到一种积极的追求和乐观的自信。这一点,你能从诗中感觉到吗? 能。从最后两句。这两句暗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示: 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作者坚信自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充满了浪漫、乐观和自信之情。 5、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及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6、诗一起首欲扬先抑,极言宴席的华美。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 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7、接着两句写行路难,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有豪放的气势。“闲来……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 表达了自己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君的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三、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的诗眼是游,全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