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5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观评课研修组
研课报告
市县(区):梁山县
研修组名称
梁山县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小学数学研修组
研修组长姓名
侯圣涛
研修组长所在单位
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例名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执教教师姓名、单位
杨春梅
课例地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一课时
学段、学科
小学五年级
研课时间、地点
2015、10、12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
研修组成员名单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是否参加研讨
1
褚伟
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
是
2
杨秀华
拳铺镇方西小学
是
3
赵庆新
拳铺镇第三完全小学
是
4
李兆福
拳铺镇第三完全小学
是
5
潘美娟
拳铺镇第三完全小学
是
6
刘兆云
拳铺镇李乡小学
是
7
吕志浩
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
是
8
戴立春
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
是
9
周传亭
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
是
10
杨春梅
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
是
11
刘满
拳铺镇琉井小学
是
12
刘分分
拳铺镇琉井小学
是
13
刘念岗
拳铺镇第三完全小学
是
14
王思刚
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
是
未参加研课教师情况说明:
无
二、研课报告
(研课报告内容包括:;,要结合课例按照评价标准逐一分析其主要优点、存在的问题;;。不少于1000字。)
我们教研组针对杨春梅老师指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我们集体进行了研讨。在研讨之前进行了分工。第一环节是杨春梅老师汇报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第二环节是听课。第三环节是对本节课进行研讨。
一、集体研讨的流程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将知识穿成串,连成线是老师们思考的重头戏。我们组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挑选了一节五年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课,课后大家对这节课展开了评论。我们数学组共有15位老师参与,具体过程,如下:
1、观课前。研修组的每位老师在观课前,先自己研读课标和教材,对教材的知识和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然后读任课老师所写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分析。
2、观课中。每位老师按要求分工合作,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环节的严谨完整、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和能力的提高,课堂的学录表。
3、观课后。小组成员结合课例展开研讨,老师们积极发言,谈自己的看课体会,凸显课的优点,找出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4、评价。每位参加研讨的成员对课例做出综合评价。研修组长整理汇总集体讨论的内容,形成书面材料已备共享。
5、反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经验指导教学。如果我来上这节课,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对课例的分析评价,要结合课例按照评价标准逐一分析其主要优点、存在的问题。主要优点
1、教学设计精美。课前,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课上,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学生在研讨中结合自己的学习成果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现问题,加深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认识,巩固知识,并运用得出的结论解决问题。整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层次清晰,效果高效。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
2、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喜欢在熟悉、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的价值。杨春梅老师坚持“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的数学思想。整节课在帮助阿凡提设计花园的大的情景串中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参与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教师真正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争辩等形式获取新知,并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问题设置,环环相扣。教学中,葛老师善于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敢于实践的能力。
4、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而数学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本节课,老师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旧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具备以后,会受益终生的。
5、知识内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