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自我效能感二.doc

格式:doc   大小:2,25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我效能感二.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6/26 文件大小:2.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我效能感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我效能感二
自我效能感二
一、概述 :(一)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能成功地执行任何特定行动任务的期待,也叫功效期待。换句话说,自我效能感指个体能成功地执行特定情境要求的行为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如果评定了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即让人们明确地预测成功地进行某一行动的能力,就能够预测他相关的行为。这表明一个人关于胜任的自我知觉和他实际上胜任地行动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人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和愿意冒的风险,人们感知的自我效能感越强,选择的目标越高,在从事目标中的毅力也越强。相反,那些认为自己缺乏应付生活能力的人容易焦虑,可能形成回避倾向,面对逆境时也容易抑郁,在应付不能控制的压力时免疫系统容易受到损害。相比之下,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能够坚持,轻易不放弃。
(二)三元交互决定论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元交互决定论的逻辑产物。班杜拉提出了环境(E)、人(P)和行为(B)三者的交互决定论。他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人的内部因素(主要是认知)与环境(主要是社会因素)相互作用(选择与影响)的结果;人的认
知不仅会影响行为的组织,而且行为的反馈又会使人产生对结果的认知与调节功能提高;人的行为不仅改变着环境,环境也制约着人的行为。

图8-2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
该理论主要涉及个人的认知因素在三元相互作用模型中的作用──认知对感情和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感情和环境事件对认知的影响。班杜拉认为,所有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通过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起作用。自我效能感的最初定义为相当具体的期待类型,即关于个人对自己执行产生某一结果所要求的特定行为的能力信念。然而,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已经扩展,指“人们对自己控制生活事件的能力的信念”,“动员任务所需要的动机、认知资源或行动过程的能力信念”。因而,自我效能感“不是关于个人拥有的技能,而是关于个人对自己使用已有技能所能做的判断”。根据班杜拉的观点,人们加工、权衡和整合关于自己能力的不同信息来源,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程度。因而,自我效能感决定目标的选择和指向目标的行动、在从事目标中花费的努力、面对逆境的坚持性,以及情绪体验。
二、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以往绝大多数关于自我评价的概念是综合性的,如自我概念是关于
自我的全部信念,自尊是对这些信念的全部评价即一个人对自己作为个人价值的评定。然而,一般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测量对特定行为或情境中的心理社会功能的了解没有太大的帮助。大量关于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证明,特定的认知测量比综合性的特质或动机测量能更准确地预测特定的行为。由于这一原因,自我效能感并不作为个性特质,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针对特定行为的测量。测量自我效能感的准确水平由任务性质和情境决定。
虽然自我效能感有时指个人的一般胜任和效能感,但是在特定背景中定义、操作和测量特定的行为或行为系列时,自我效能感术语最有用。研究者已经编制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量表。研究表明预测抽烟者成功放弃香烟的最好方法是测量他停止抽烟的自我效能感,不是他的自尊。如果能够测量吸烟者在特定情境下能够抑制吸烟的期待(在聚会上、吃饭后、和吸烟者在一起),测量停止吸烟的自我效能感更成功。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让人表明能做某一特定任务的自信程度来评定自我效能感。例如,班杜拉和同事评定心脏病发作病人的恢复。给病人描述许多任务,如在附近开车行驶几站、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在狭窄山路上开车等。可以从诱发紧张情绪的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见表8-7示例),对于每个条目,回答需表明自己能做相应任务的自信水平。
自我效能感对预测相关行为的准确性很高。例如,评定的自
在公众场所,要求陌生人停止烦扰你的事,如加塞、在看电影时说话或者在无烟区吸烟。
要求邻居改正错误行为,如在晚上制造噪声或不控制儿童和宠物。
在工作时,斥责一个不合作的下级。
三、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活动的选择、努力程度、坚持性、归因方式和情绪反应等,从而影响任务的完成。与怀疑自己学****能力的学生相比,对完成一项任务有高自我效能感的那些学生更愿意参与学****更努力,遇到困难时坚持更久。
(一)自我效能感影响人的行为取向与行为任务的选择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往往受制于个体的效能判断。人们往往选择自己觉得能够胜任和有信心完成的活动任务,而避开那些他们认为超出自己能力的任务。某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行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人们容易选择这方面的任务,反之人们会避开那些活动任务。与此同时,自我效能感也制约着任务难度的选择,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