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docx

上传人:秋江孤影 2021/6/26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 见的术后并发症。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 甚至致残。未被诊断和 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由于手术相关 的DVT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因此,了解 DVT的相关知识可帮 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 DVT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 围手术期患者DVT的发生机制
要预防DVT,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 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
抗凝因子m (at m)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 、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 (2021A)、纤维蛋白溶 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
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 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 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 DVT史和 继发诱因。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 雌激素等。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手术前:
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如补水不足常致病 人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手术中:
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郁
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 ,致 局部静脉血栓形成。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 ,加之捆扎,甚至压迫 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 减少、郁滞。
术中使用牵引器、压迫,术中器械直接损伤,甚至是手术时误伤、误切、 误扎静脉,静脉阻塞、静脉外伤或者是静脉管壁和内膜损伤,均可激活凝血
机制诱发血栓。
任何原因所致休克,手术时血压的波动、出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神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均可因低血压时间过长而使血流滞缓。
静脉血栓形成是指纤维蛋白、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和白细胞在静脉内
形成凝块;血管损伤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组织损伤和发生 炎症时释放的细胞因子可损伤内皮细胞,诱发静脉血栓,如白介素1和肿瘤 坏死因子,可刺激内皮细胞合成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降低
血栓调节蛋白。
术后凝血机制改变
术后病人常继续禁食、禁水,或病人不思饮食,从而进一步致血容量不 足。(2)术后卧床,制动及下肢包扎是下肢DVT的重要原因。
(3)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运用。
⑷ 手术后怕出血而停用抗凝药物,致凝血功能增强。
三、围手术期DVT的诊断
下肢DVT症状隐匿,80%的病人无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下肢疼痈、肿胀 和活动受限,常见体征有下肢水肿,水肿严重时皮肤颜色宵紫,其状态与血 栓部位(受累静脉)、形成速度和程度有关。
急性DVT下肢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