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杜甫的诗集.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杜甫的诗集.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杜甫的诗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杜甫的诗集阁夜《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注解】: 1 、阴阳:指日月。 2 、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3 、霁: 雪止。 4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5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6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7 、千家:也作“几家”。 8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9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 诸葛亮传》: “徐庶……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10 、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 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 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ku í) 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 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 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 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寓所西阁夜中所作。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 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 听到悲壮的鼓角声, 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 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 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 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唐诗直解》云: " 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视" 。《杜诗解》云: " 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 。《批点唐诗正声》云:" 全首悲壮慷慨, 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 首联雄浑动荡, 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 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 然音节犹婉曲"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 指冬天日短。一“催”字, 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 使人觉得光阴荏苒, 岁序逼人。次句天涯, 指夔州, 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五更”二句, 承次句“寒宵”, 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 鼓角声分外响亮, 值五更欲曙之时, 愁人不寐, 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 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 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 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 群星参差, 映照峡江, 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 通过对句, 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 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 诗句气势苍凉恢廓, 音调铿锵悦耳, 辞采清丽夺目, “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野哭”二句, 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 就立即引起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