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
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密切配合
口
胃
小肠
饮食
腐熟
泌别清浊
胆汁
大肠
膀胱
变化
出焉
粪便
清
浊
气化而出
胆
尿
脾
肺
肾
浊中之清
朝百脉宣发布散
通调水道
三焦气化
第1页/共21页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补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中空,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排空,虚实更替,宜通不宜滞,故有“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顺”之说。
六腑以通为补:六腑病变,多表现为传化不通,而通泄药物使六腑以通为顺,故治疗上有“六腑以通为补”之说。
第2页/共21页
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大便燥结。
大便燥结,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肝胆火旺——胃失和降而呕吐苦水。
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第3页/共21页
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心与小肠
肺与大肠
脾与胃
肝与胆
肾与膀胱
第4页/共21页
脏腑表里关系的依据
第5页/共21页
心主血——心火下降小肠,保证小肠化物
生理
小肠化物——清者上输心肺化赤为血,使心血充足
心经实热下传小肠——小肠实热
病理
小肠之热上熏于心——心火亢盛
病理表现:尿少、尿热赤、尿痛心烦、舌赤、口舌生疮
心与小肠
第6页/共21页
肺司呼吸,主行水——有赖大肠通畅
生理
大肠主传导,主津——有赖肺气下降
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影响肺降——胸满气急喘咳
肺津不降,传导失职——便秘、干结
病理
肺虚推动无力——气虚便秘,大便艰涩不行
气虚不固,清浊混杂而下——大便溏泄
肺与大肠
第7页/共21页
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
纳运协调
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
升降相因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
脾性恶湿——脾阳健则能运
燥湿相济
胃性恶燥——胃阴足则能纳
脾与胃
生 理
第8页/共21页
胃纳不佳,影响脾的运化与升清——腹胀泄泻
纳运失调
脾失健运,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胃脘胀痛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升降反作
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湿易犯脾,困遏脾阳,影响胃纳
燥湿不济
热易犯胃,灼伤胃津,影响脾运
脾与胃
病 理
第9页/共21页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消化功能 疏泄胆汁,帮助消化
胆附于肝,贮藏胆汁
肝主谋虑
精神情志 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胆主决断
肝失疏泄,胆汁排泄不利
消化方面 肝胆同病
胆道受阻,影响肝之疏泄
肝血不足
精神情志 谋虑不决——口苦,心烦失眠
胆气虚怯
肝与胆
生 理
病 理
第10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