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用一课时即可。文章政治味太浓,无须罗嗦。可以设计几个问题,把全文当作一篇现代文来阅读来思考,像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啊, 概括归纳筛选信息 啊, 理解重要概念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含义 啊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老师的作用就是点拨引导。
第一个问题。落实在《考试说明》上叫做是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具体操作时,可以悼词的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即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等有关情况;主体:主要介绍或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劝勉他的亲人或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和号召。)为例,让学生根据这样的提示,给文章分段。
放手让你的学生这样去做吧。他们能读出来。这问题不难。实在是不需要我们老师再去唠叨了。
第二个问题:阅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 停止思想 、 安静地睡着了 、 永远地睡着了 ,而不用 去世、逝世 或 停止呼吸 或 心脏停止跳动 ?
这个问题落实在《考试说明》上叫做 理解重要概念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含义 。让他们讨论一下,也能得出下面的意思,即①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 停止思想 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准确。②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不过,讳饰需讲讲。(明确: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比较含蓄委婉的方式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第三个问题:阅读课文第2~7自然段,列举事实概括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这个问题落实在《考试说明》上叫做 概括归纳筛选信息 。也不难。学生很快就能找出。如下:
理论贡献:
1、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2、还发现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得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
3、在数学等其它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实践贡献:
1、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2、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3、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最伟大的贡献)
第四,选几个句子,让学生品一品,咂摸咂摸味道(揣摩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