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三段式教学法”的自学
浅谈“三段式教学法”的自学
“三段式教学法”是以“自学、交流、测试”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为载体,以“教学内 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的立体化交叉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而自学是 整个教学法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对自学谈下自己的看法。
自学是以教材和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 主体,师生分别根据个人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维来自主学习 教材,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整体感 知和理解,发现自己认为是重点的问题和疑难问题,是自学时的主要任务。自学是老师第 一次备课、学生第一次学课的过程,也是师生分别进行“教学内容问题化”的第一步。是 学生了解问题,获取新知的初步阶段,也是整个教学计划的起步阶段。
(一) 让学生对自学产生信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看成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自身r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学生在自 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正常的,而由老师一味的灌输,反倒使得学生没有了自主体验 的过程,往往是教师讲的越仔细,学生错的越多。而这些反复出问题的地方,往往是教材 的难点,或是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的思考方法不对路等。弄懂这些不明 白的地方,恰是需要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内容所在。老师有了这样 的认识,自然也就有了对学生能够自学的信任,学生自学就有了信心。
(二) 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上的指导。
首先,老师要在自学指导上多动脑筋。自学指导应围绕这样几个点来设计:教材的重 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易混点,知识的链接点、交叉点和叠合点。
最初应出示完整的自学指导,并同时要向学生说明自己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从什么 角度提出的I'uJ题,什么样的内容需要从哪些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便于 掌握什么样的内容等。
比如在学“正切函数的图像”这一节,可以设置一下问题:
1、 正切函数有哪些基本性质.
2、 为什么正切函数图象只需要画出( ,),而不是整个R上的图象。22
3、 通过正切函数哪条性质可以进一步简化作图区间。
4、 三点作图法画出(0,
2)的图象,图象为什么会是依次升高的.
向学生设置这些问题的原因:前面我们学到的什么内容?跟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因 此我提出了第2问题通过周期可以简化作图区间吗?更进一步的问到第3问题奇偶性也行 吗?从而将作图区间缩小到(0,
2)=最后对单调性起到了什么作用进行更进一步的补充。从而让学
生了解图象是如何生成的。
学生熟悉之后,慢慢把自学指导变为半开放的,让学生试着发现并提出主要问题,此时 老师及时恰当地鼓励会大大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当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时,就可以只写出自学内容的范围和时间要求,把自学指导 变为完全开放的或只出示一个粗线条的提问题的区域。
(三)不同的课型出示的自学指导也不相同,各有侧重。
如其中一节评卷课的自学指导:
1、 将学生按成绩的高低分成八到十个小组,组员各个层次都有。
2、 集体订正,易错题由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小组发言,中档及以上的题由组长(成绩最 好)发言。
3、 A、相互讲解错题、难题;
B、 讨论解题步骤错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