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文档名称: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

格式:ppt   大小:719KB   页数:7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

上传人:AIOPIO 2021/6/28 文件大小:7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本章内容
1. 生物靶点
2. 药物与靶点作用的化学本质
3. 药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在生物体内能够发挥各种生理作用,本质在于药物与生物体内的各种靶点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生物的各种生理过程。
根据药物与靶点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方式,药物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结构药物(Structural Nonspecific Drug)和特异性结构药物(Structural Specific Drug) 。
第一节 生物靶点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非特异性结构药物与药物的其化学结构关系较小,主要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如全身麻醉药,主要是一些低沸点的卤代烃,醇,醚,烯烃等,作用强度主要受药物脂水分布系数的影响。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特异性结构药物的作用主要通过药物分子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的有效结合,包括在立体空间上的互补、电荷分布上的匹配、以及其他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作用的生物靶点
受体 (包括离子通道)

核酸
载体蛋白
类脂
糖类
在目前的上市药物中,以受体为靶点的占58%,以酶为靶点的占22%,核酸的占3%,其他靶点占17%。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受 体
受体是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识别相应化学信使并与之结合,产生某些生物学效应的一类物质。受体具有饱和性、亲和性和特异性等特征。
1、受体的分类
受体
细胞质膜受体
细胞内受体
通道性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催化性受体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1) 通道性受体
通道性受体是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质,受体本身构成离子通道,能识别配体并与其特异性结合。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分子构象改变,使其离子通道打开,选择性地促进细胞内外离子快速流动,产生极化或去极化作用。在几个毫秒内引起膜电位变化,从而传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
(2) G蛋白偶联受体
这类受体的共同作用模式为: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导致受体变构,之后受体在胞浆侧与G蛋白结合,后者再激活或抑制质膜上一定的酶。改变了活性的酶可催化(或抑制)胞内信使分子的产生或减少,引发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3) 催化性受体
受体本身就具有酶的活性,这类受体在结构上分为三个区域:①位于质膜外的配体结合区域;②跨膜区域;③处于胞浆侧的催化区域,具有酶的活性。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可激活受体胞内区的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内信息传递体系,产生生物效应。
(4) 胞内受体
这类受体位于可溶性胞浆或细胞核内,脂溶性配体分子透过质膜进入胞内,与胞浆或核内受体特异结合,调节某一特异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调节靶细胞的代谢。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