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宋代女性文学审美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宋代女性文学审美研究.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21/6/28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宋代女性文学审美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宋代女性文学审美研究
  宋代女性审美主体的觉醒
  审美主体是具有一定独立意识、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的自由个体,那么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宋代女性文学,势必是由这样一个“觉醒了的审美主体”的群体,在思想独立自由的状态下,所进行的美的创造。而这样一个群体正是自封建传统礼教的“蚕茧”中羽化成蝶,展现女性在文学创造上惊人才能和天赋的宋代女性。
  宋代女性审美主体的觉醒有着一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土壤,魏晋时期觉醒的个人自由精神,以及历史上少数几个审美觉醒的女性所展现的风采,都被历史积淀下来,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古代的女性,这也为宋代女性审美主体的觉醒奠定了历史基础,起到了典范作用;而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促使市民文学审美形式蓬勃发展,如话本小说、曲子词、笔记小说,等等,这类的俗文学,不仅在文学内容上影响和引导了宋代女性的觉醒,也为她们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文学形式,是宋代女性审美主体觉醒的文化土壤。在宋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思想上,女性都处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这就激活了沉睡在她们体内的个人自觉精神,开始勇敢执着地尝试对美的欣赏和创作,而且宋朝国家内忧外患的现状,也激发出她们的忧国、爱国之情,这些独立自由的审美精神都充分地展现在她们的文学创作中,自此宋代女性开创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高峰。
  宋代女性文学的审美意向――梅
  自古以来,梅,一直是中国文化中高洁清雅、不畏严寒、?l峭傲骨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高心洁的象征。到了宋代,现实与理想的背离使得文人们更加欣赏“梅”的傲骨,梅花成为宋人笔下争相描绘的意象。宋代女性在这样壮观的梅文化中,以她们独特的情感经验和审美视角创造出了大量与“梅”相关的文学作品。她们笔下的梅,或是迎雪傲立枝头,或是月下洒泪风中,或是映日动人心魄,无不是饱含深切情感和生命精华的审美意象。宋代女性笔下的“梅”不仅展现了梅花自身独特的光彩,更代表了她们自身的美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将简单叙述一下宋代女性文学作品中“梅”的集中形象。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杆。”这首《早梅》是宋代女诗人刘元载的妻子创作的。从中不难看出,女诗人对“梅”的喜爱,以及对自身生活状态的独特、形象和诗意的描写。梅花作为春的使者,一直是宋代女性笔下对美好生活理想的寄托。但是她们爱梅、赏梅、写梅都为梅花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意象,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人生、生存状态、社会等的独特思考融入到“争春梅”当中去,在温柔内敛中展现女性坚韧傲然的慑人风采。
  。一曲《梅花落》,引得多少人在梦中依旧感到梅花幽幽怨怨地流动在眼里、耳里、梦里……宋代女性将音乐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个超越自然季节限制,超越时空限制的曲中梅审美意象,结合音乐特有的旋律,使“梅”以一种流动的形态,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多重感官的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加深了女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曲中梅超越了具象,使得世人在感受到它的流动飘逸之后,更深刻地体验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宋朝代表女诗人李清照在《永遇乐》中这样写:“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她的曲中梅突破了《梅花落》中的传统意向,被赋予了女性在面对国破家亡之时独特的生存体验,幽幽淡淡中让人倍感孤独无助。
  。这种“梅”的意向是女性情感表达所独有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