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4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全娇 2021/6/29 文件大小:1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
沿江小学金华
 “比一比”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通过比较教室里桌子、椅子的高矮,教鞭与铅笔的长短这些学生熟悉的情景着手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比一比,以及小组合作与交流,来感受长短、高矮都是通过比较的结果,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意识和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利用数学语言的培养,希望他们从小养成语言准确、严谨的****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比长短”的生活经验,但基本上用“×长,×短”这样孤立的表达方式,而不会用比较规范地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长短关系,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用“××比××长”,“××比××短”……来描述长短、大小、高矮、轻重等关系,从而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对大小的比较容易掌握,对练****中的轻重的比较难理解,对最大和最小的定义也比较难区分。
教学中,便于学生以后的学****我把教学的“长短、大小、高矮、轻重”等板书出来,同时注上拼音,让学生跟着读几遍,让学生能逐渐养成自己去审题,明白到底该做什么,要求什么,在练****中,出现的相关词,我让学生自己认读一下,或看着黑板说说是什么意思,我发现有一半的学生能认读今天的几个相关词,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慢慢来,相信孩子每天进步一大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养成语言准确、严谨的****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师: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小明家做客。妈妈切西瓜招待大家,妈妈请小明把西瓜分给大家,你看每人一块,够吗?(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看分西瓜情境图。
二、组织活动,进行探究。
㈠判断够不够分,理解“多少”的意义。
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判断够不够,并在组内说明理由。
提供素材:圆片和三角形。
2、小组活动汇报。
1、学生独立思考后,也许会有如下理由:
⑴看看就觉得西瓜比人多,够分。
⑵数数,数出西瓜有8块,人只有6个,一人一块,还多出2块。
⑶分一分,一人一块分好后,还有两块多。
假如学生判断不够分就积极引导学生间相互帮助。
3、揭题。
比较西瓜的块数和人数,结果我们发现西瓜比人多,人比西瓜少。所以一人一块,已经够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比比物体的多少。
㈡操作学具分西瓜,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⑴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了西瓜够分,那你会分吗?请用学具代替小朋友和西瓜,试一试吧。
学生用圆片代替小朋友,用三角形代替西瓜,尝试分西瓜。
⑵同桌互说,我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