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古斯塔夫重炮.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斯塔夫重炮.doc

上传人:ranfand 2016/6/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斯塔夫重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斯塔夫重炮德国 800mm K (E) 铁道炮又称为古斯塔夫重炮(德文: Schwerer Gustav /Dora , 英文:Heavy Gustav ),第二座铁道炮被称为朵拉炮(Dora) 。这两座铁道炮是德国希特勒时期由克鲁伯制造的超重型火炮。其设计与制造目标为提供前线部队曲射支援火力,击毁当时仍然为各国陆军视为防御主干的大型要塞与巨型碉堡。为了追求强大的破坏力,因此该火炮口径高达 800 毫米,重达 1344 吨,可将重达 7吨的炮弹投射到 37公里以外的目标。类型铁道炮原产国纳粹德国服役记录服役期间 1941 年-1945 年用户德国陆军参与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生产历史研发者克虏伯研发日期 1934 年生产商克虏伯单位制造费用 7 百万 Reichsmark 生产日期 1941 年制造数量 2座基本规格总重量 1,350 吨全长 枪管长度 m (L/) 宽度 全高 操作人数 250 人于 3 日内(54 hours) 完成组装, 2,500 人铺设铁轨( 含路基);2 个高炮营负责空防。口径 800mm 最大射击仰角最大仰角 48° 发射速率每 30~4 5 分钟射击一发或一天内可射击 14 发。枪口初速每秒 820 米( 高爆弹/HE) ;每秒 720 米( 穿甲弹/AP) 最大射程 48km( 高爆弹/HE) ; 38km( 穿甲弹/APCR) 然而其巨大的体积必须由将近一个营约 250 人以三个工作天的时间组装起来,另外将近一个旅大约 2500 人负责铺设铁轨,以及支援空防或其他勤务,才能够开始进行炮弹射击。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口径可移动的(膛线)大炮,尽管美军拥有口径高达 36英吋的“小大卫”迫击炮,犹胜过古斯塔夫重炮,但是缺乏精准度与实战经验,因此不足以与之一较。古斯塔夫重炮就像它的表亲卡尔臼炮一样,所需要压制与击毁的目标就是法国当时的国防***“马奇诺防线”(法国以为有该防线即可高枕无忧,以致于连战略预备师的编制都没有),然而法国投降速度之快在于古德里安将军想出从阿登山脉率领第 19装甲军爬过 110 公里的峡谷,以致于古斯塔夫重炮与卡尔臼炮都失去大显身手的机会。不过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一方,希特勒于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又在 1942 年卷土重来发动台风作战,将作战矛头指向斯大林格勒还有高加索平原。为了解决犹如芒刺在背的黑海舰队基地,希特勒派遣曼斯坦因元帅进攻赛***波托尔要塞。这要塞位于黑海之滨,经过俄国人的长久经营,此要塞变成了几乎攻不可破的坚固堡垒,屏卫著俄国的黑海舰队的安全;光是克里米亚战争(塞***托波尔围城战)时,英法联军曾经为了攻占此处而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而苏联更是在此设立大量的重型火炮,尤其是两座名为“高尔基炮台”更是著名。德国为了扳平此劣势,从国内调集了各式火炮,因此 1942 年5月,塞***托波尔要塞在古斯塔夫重炮与卡尔臼炮的联手合作下让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获得“塞***托波尔的征服者”的称号。发展沿革不怕挑战 1934 年位于德国埃森的克鲁伯公司接到来自德国陆军司令部(Oberkommando des Heeres )的一纸要求,信中表达希望克鲁伯能够设计出一款能够击毁马奇诺防线上要塞的重炮,尤其是最好一炮就能狠狠的打穿 7米厚的混凝土掩体,或者 1 米厚的钢板,然后还要从敌人炮兵无法还击的距离外进行发射。克鲁伯的工程师艾利希·穆勒博士( Dr. Erich Müller )在计算后,发现如果要达到这个说起来很简单的目标,光是炮弹就要重达七吨,口径大约是 800mm ,炮管长度至少要 30米,整个玩意儿就要 1000 吨重;如果还要它具备机动性,它就需要将整体重量分摊在两组铁轨上。一般来说铁道炮只有调整射击仰角的动作, 至于左右回旋角度则依赖铁轨的弧度,只要让炮车前后移动即可完成回旋角的修正;克鲁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还设计了不同口径的铁道重炮版本, 有70cm 、80cm 、85cm ,以及 100cm 共四种口径。咸鱼翻身一直到 1936 年3月之前,整个设计案在提交之后就变成像大海中另一颗石头; 笃信“数大就是美”的基本教义派信徒希特勒在视察克虏伯时又提起将巨型重炮导入量产的话题;然而这并非直接的要求,不过倒是让 800mm 口径的重炮又有重起炉灶的开始,最后在 1937 年初获得生产制造许可。第一座炮的组装从 1937 年夏天开始,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巨大的组件本来就有制造上的困难,加上一边生产一边组装反而将进度拖累到 1940 年的晚春连个影子都没出来,更不用说这本来就是该出厂交件的日期。不过古斯塔夫重炮的测试型火炮却在 1939 年底于希勒斯雷奔( Hillersleben ) 的试射场完成测试,包括炮弹的贯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