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七讲符号解释.ppt

格式:ppt   大小:116KB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七讲符号解释.ppt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21/6/29 文件大小:1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七讲符号解释.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讲:符号的解释
符号六因素导致六性质
语境论
意图定点
诚信与谎言:述真与接受原则
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七讲符号解释
莫里斯分科
莫里斯1938年《符号理论基础》,为符号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符号过程涉及到三个基本面:符号体系(S)使用者集群(U)和世界(W),组合成六门学科:
R(S,S) = 符形学(syntactics)
R(S,W) = 符意学(semantics)
R(U,S) = 符用学(pragmatics)
R(U,W) = 实践学(praxeology)
R(U,U) = 社会学(sociology)
R(W,W) = 物理学(physics)
后面三门与符号无关,如此分科合理与否我们不必评论。
前面三门应当说说的非常清楚,至今被符号学界沿用。
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七讲符号解释
符形学Syntactics,组合学,句法学
符号有组合关系(所谓组合学syntagmatics),而且有聚合关系。符形学研究的应当是符号组合的形式。
莫里斯之后的符号学家有时候用 “句法学”(syntax)来代替莫里斯的术语符形学莫里斯不是误用了术语,他有意避开语言学属于。他认为:“符形学问题(syntactical )包括感知符号,艺术符号,符号的实际使用,以及一般语言学”。
中国符号学界把syntactics翻译成“句法学”,在讨论中使用“符号的句法”一词,用词可能任意了一点。
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七讲符号解释
符意学Semantics
符意学即意义的传达与解释。符形学可能会越出符号学的范畴符义学的任何问题,都是符号学的核心问题。
能指以“被感知”为第一要求,感知却不是认知。解释者生活在各种各样刺激的海洋中,这些刺激都能被感知,只有部分被感知(perceived),很少被认知(recognized),更少被解释(interpreted)。
开车者一上街,满街是可感知物,只有一部分被感知,但是他者必须马上删选出应认知,即应当立即判断其意义的符号,舍去的绝大部分可感知物,即是所谓“噪音”。
认知是接收者的意向性过程。符号太多,要解释的东西太多。任何解释,都是选择认知的结果。
认知是自动化的,以缩短从感知中选择认知的过程。
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七讲符号解释
艺术延迟认知,乐在感知
这种缩短,对于艺术符号来说,很不合适。一旦符号文本与意义之间几乎没有距离,就是浅薄。艺术是减缓认知,是从感知中艰难地寻找认知,这个过程越费力越让人满意,哪怕找不到认知也是令人满意:让人乐在其中的是过程本身,而不是认知的结果。
因此,学习认知,就是学习不认知。这个悖论可以有两个意思:
在驾车者的例子中,就是以最快速度“不假思索”地认知,就是对符号自动化地反应。
在艺术欣赏的例子中,不认知就是努力推迟认知,感知过程就是艺术欣赏,意义是第二位的。
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七讲符号解释
符用学pragmatics
符号的解释凡是应对了一下四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进入了符用学的范围:
是否考虑发送者与接收者?
是否考虑发送者的意图,与接收者的解释?
是否考虑符号的语境?
是否考虑使用符号而施行行为?
一旦牵涉到符号使用者的具体环境,符号的意义会变得无穷复杂:要理解一部电影,几乎会卷入整个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知识:
如果这部小说或电影意义比较丰富的话,它创造的世界,可以支持任何理论,让任何论辩言之成理。
所以布龙菲尔德认为意义问题不是语言学能处理的,应当排除在语言学之外。
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七讲符号解释
符用学:垃圾箱变成聚宝箱
符号学界原先认为,为符用学是符号学的“垃圾箱”,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就可以往里扔。但是符号学发展到现在,符用学成了符号学最重要的领域。
同一符号(例如拥抱),在不同场合(situations)---外交礼仪,接待客人,家庭内部,恋爱关系,父子关系---意义会非常不一样。场合,是符用学的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说:“一个词的意义就是他在语言中的使用”。符号的真正意义就是符号的使用意义。
雅克布森说,莫斯科某演员能把“今天晚上”一语说出五十种不同的意思,他是五十种不同的‘情感状态’,例如“今天晚上(可以一醉方休了)”,“今天晚上(她究竟来不来)?”。
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七讲符号解释
雅克布森六因素论
1958年雅克布森提出了著名的符指过程六因素分析法:
语境 (context) 信息 (message)
发送者---------------------------------------------接收者
(addressser) (addressee)
接触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