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汉中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X-2030年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2,478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中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X-2030年ppt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21/6/30 文件大小:12.1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中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X-2030年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 言:
汉中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迈入新世纪以来,汉中亟待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高铁时代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升其在区域中的发展地位及核心竞争力。

汉中之美,不在人工,在于山水;汉中之美,不在时尚,在于文化;汉中之美,不在局部,在于整体。因此,以城乡统筹的视角来解读汉中、认识汉中、重塑汉中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正是从宏观的高度来把握汉中市的发展进程,从大局观的角度确定合理的城乡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进而更为准确地为汉中市的发展把脉。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照搬、不克隆,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力求真正的从汉中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求一条具有汉中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这也正是本次规划编制的核心要义。
1
精选课件
简本目录:
一、技术框架
二、现状存在问题
三、发展策略
四、城乡体系规划
五、产业发展规划
六、文化发展规划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八、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九、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十、生态建设
十一、规划总结
2
精选课件
一、技术框架
打造一条具有汉中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以两山两水为生态骨架,中央集群、两翼成核、百镇带动、千村点缀。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回顾
深层次解读汉中
纵向时间对比
横向空间对比
特征:发展稳、基础特、潜力大
印象汉中
今日汉中
生态优良
交通枢纽
文化多彩
区域中心
经济中游
体系雏形
乡村滞后
发展困惑
“三大三小”
规划师眼中的汉中
难得的发展机遇
有利的发展条件
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
生态优先
山水本底,生态廊道
差异发展
三大分区,因地制宜
优化布局
层级分明,重点突出
特色凸显
文化引领,山水成盘
确立四大策略
重构城乡体系
优化产业布局
完善服务设施
加强文化建设
注重生态发展
具体落实建设美丽汉中
3
精选课件
汉中市历年工业化率
二、现状问题
(一)城乡差距大
(二)城镇化压力大
(三)区域发展差异大
(一)城镇承载力小
(二)产业就业容量小
1、城乡人均收入、消费支出差距大。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大。
3、城乡收入比呈缩小趋势,但绝对差值逐步扩大。
1、农村转移人口基数大,城镇化面临巨大压力。
2、市域内现状农村转移人口数量多,市民化压力大。
整体上,在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建设用地条件方面,三大区域差异分明,中部盆地区较好,低山丘陵区次之,南北高山区相对较差,呈现明显的“圈层化”特征。
“三大&三小”:
“三大&三小”:
中心城市全而不强
发展缓慢
县城发展快而不优
压力过大
城镇发展多而不实
活力不足
1、汉中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生态敏感度高。
2、建设用地规模总量有限,发展受土地资源限制。
1、人口外流量越来越大。
2、工业化进程缓慢,吸纳就业能力较弱。
3、非农产业发展有待提升,就业贡献率不强。
(三)环境容量小
汉中市历年城乡收入
4
精选课件
三、发展策略
(一)生态优先
(二)差异发展
秦 岭 山 脉
巴 山 山 脉
汉江
生态廊道
汉中盆地
1、划定生态区为城乡发展保护好生态基底
依据汉中自然属性和主功能的自然地带分异性,兼顾秦岭和巴山地区的差异,将汉中土地划分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土流失控制区、河谷平川生态经济区、城镇生态经济区4种生态区类型。
2、预留生态廊道为市域城镇发展奠定山水格局
将城镇发展格局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建构由山川、河流水系、沿河绿带及生态用地复合系统构成的生态廊道。
通过“汉江、嘉陵江水系”生态廊道,将秦巴山区、城市公园、苗圃、农田、自然保护地等纳入绿色网络。
3、以生态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发展
(1)构成富有特色的以绿色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体系。
(2)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为抓手,促进美丽乡村发展。
生态体系规划图
生态廊道模式示意图
中部盆地地区
北部中高山地区
低山丘陵地区
南部中高山地区
汉中市“三大分区”示意图
极化中部盆地地区、优化低山丘陵地区、保护南北中高山地区

5
精选课件
三、发展策略
(三)优化布局
国土开发
交通条件
山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