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摘要:针对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专业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 的不足,尤其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需要,提出“三段四经历”的 青年培养模式。通过采取“掌握规范一实践提高一融入团队”三阶段的培 养使新教师体验“理论教师一实验教师一职校教师一企业工程师”的四种 经历,以便尽快成长为一名卓越的教师。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三段四经历
作者简介:李彬(1980-),男,河北三河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讲师;阎兵(1968-),男,天津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 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天津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T+I CDI0,理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12YJC880039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项目编号: TS11878),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B01-0802),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03-08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 (2014) 05-0203-02
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 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 “卓越工程师计划”旨在“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 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 才”,这项教育改革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破冰之举。[1]目前,部分高 校已经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为了保证“卓越工程师计划”顺利 实施,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选拔优秀的生源和培养优秀的教师。培养卓越 工程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急需一批能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 卓越师资。
一、现状
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硕博毕业生。[2]他们多是从学生到 教师,角色的转变短的只有2个月,长的加上培训时间一般也不超过半年。 [3]这些高校毕业生有些来自师范院校,接受过教学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 而更多的人来自非师范院校,他们有很好的专业知识,但传授知识的技能 却知之甚少,没有系统学习,全凭个人领悟。
各高校对新教师的培训都很重视,但苦于没有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 的培养模式,效果往往不佳。目前各高校采用的培训内容及方式很零散, 效果也不是十分显著,如集中培训(岗前四门课,校级、院级、教研室培 训等)、师傅带徒弟培训、送出去培训等方式。[4]不同的教师,由于个人 悟性不同,有的二、三年可以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平,有的十几年甚至更久 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另外,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 有丰富的企业工程经验。目前,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工 程经验严重不足。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
要任务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除了部分专业基础课的教师毕业于师范院 校,接受过基础的教学技能学习外,其他教师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提高都是 急待解决的问题。2011年,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专业被批准为实施“卓 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针对目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