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7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1/7/1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公众参与的前提是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保障知情权最重要的制度就是信息公开制度。企业作为环境的主要利用者,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环境信息公开,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目的在于使企业的环境责任得到落实。本文浅析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探讨了相关法律制度的价值和不足,提出了关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公开、相关法律制度
一、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相关立法
1、我国宪法中的规定
我国现行宪法并没有直接规定公民的知情权,但在《宪法》第41条中规定了我国公民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公民如若不知情就无法提出批评建议,不能行使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因此《宪法》的该条规定是对公民知情权的间接保护,这也是对于企业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的隐含要求。
2、相关立法在单行法中的体现
虽然《宪法》中间接体现了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要求,在《环境保护法》中也有公众参与这一基本原则,但是这些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篇章,而是分布在众多的法律文件中。不同领域的单行立法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
近些年,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推动下,相关立法、执法制度得到了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在实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过去相比,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的数量显著增加,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也有所提升。比如,海尔集团在开展节能减排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增进企业社会责任感,海尔集团曾发布了该企业的第一份环境报告书。1海尔集团此举是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良好开端,但是从其环境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可以看出,在初次公开环境信息时存在很大的顾虑,特别是在披露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环境超负荷时,海尔集团担心社会和公众不能接受企业目前的环境负荷现状,从而影响了企业在社会和公众心中的形象,破坏了自身的声誉。
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的价值意义
有利于加强对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的保护
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回应社会公众关切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为社会公众了解环境保护工作动态和企业环境信息打通了渠道,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推行环境公益诉讼的突破口。[1]公开企业环境信息,尊重了社会公众获取企业环境信息的权利,保护了公众的知情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把企业的环境问题传递给社会公众,既能使排污者的恶行暴露无遗,让排污者遭受巨大的舆论谴责,又能提升社会公众保护环境意识,形成保护环境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理念。
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是其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环境责任的要求。企业是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源体,人类社会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经济发展带来了企业这一重要的人类生产力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改造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