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歌唱训练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歌唱训练教案.doc

上传人:小雄 2021/7/2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歌唱训练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歌唱训练教案
隆林宁
课程:通俗唱法训练
班级:08级文秘、体育选修
课时:2节/周/16周
教学内容:发声练****歌曲演唱 学****的重要性:
通俗音乐在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受到社会 各界的青睐。这种突出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 的因素。其自身的良好基础、歌唱方法发展多元化的要求、 现代技术手段的发达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是促使其突出发展 的重要原因,也是高职院校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通俗音乐的教学逐渐走进高校音乐专业的课堂是适应时 代发展的需要,不可阻挡。
通俗歌曲的内容常取材于日常生活,歌词的口语化令人 感到亲切自然、易唱易记,富于娱乐性,易于在群众中传播。 而得到欣赏者的肯定与赞赏是每一位歌者的心愿,因此,演 唱听众喜欢的作品也是每一位歌者所要担负的一项重要工 作。就如同从廖昌永曾用美声唱法演唱了《掌声响起来》《红 旗飘飘》,杨洪基演唱了《再回首》至佟铁鑫的美通唱法风 格和李谷一等人的民通唱法风格,这些艺术家的行为,都是 希望自己的艺术为大众所认可,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如果艺 术家和公众分道扬镰,最终公众对艺术或嗤之以鼻,或把艺 术家看成只是技术娴熟、获得满堂喝彩的魔术师。因此,一 个艺术家千万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地位,明白对艺术和自身所
负的责任。
二、加强通俗唱法的教学是适应歌唱
方法向多元化发展的需要通俗歌手大多有自然独特的 演唱风格,他们很善于运用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 的对比来演绎歌曲的情感。或如泣如诉“悄悄话”似的感觉, 或近乎疯狂的撕裂式的喊唱,伴以强烈的节奏与动作的表 演,加之一些新奇的装束都会被大众所欣赏甚至得到中学生 的盲目崇拜和模仿。歌唱的主体是音乐作品,歌唱方法是表 现音乐内容的载体。通俗音乐的迅速发展,通俗音乐创作队 伍的逐渐扩大,使通俗音乐作品艺术性地逐渐提高,群众所 喜欢的歌曲快速涌现,使得唱法也要适应作品的需要。从我 国台湾的邓丽君、香港的许冠杰等人的卡带和黑胶唱片成为 了炙手可热的商品,到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涛声依旧》《弯 弯的月亮》《信天游》《少年壮志不言愁》《好人一生平安》《篱 笆墙的影子》风靡全国,到《常回家看看》《青藏高原》 《珠穆朗玛》《神奇的九寨》等内地、港台作品与韩、欧美 等作品的交相辉映,极大地刺激了国内通俗唱法的发展。从 听众的欣赏角度上来看,他们更希望听到丰富多彩的表演形 式。民族、美声唱法也强调风格和特色,但是在所强调的规范 的发声方法下进行的这种风格和特色是有局限性的。不同的 群体、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对声乐作品和表演形式都有 不同的要求。据抽样调查,五六十岁以上的群体,多喜欢欣赏
一些经典老歌和戏曲;而40岁左右的群体欣赏的面较宽,艺术 性强的歌曲和通俗歌曲都能接受;30岁左右的群体则以喜欢 通俗者为多;20岁左右及以下的群体,除了专门从事音乐专业 和自然嗓音较好的人员外,大部分喜欢通俗唱法,因为利于他 们模仿,利于他们演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曹理教授的著 作《音乐学****与教学心理》,书中谈到她在1998年做过一个 关于学生最喜欢的音乐问卷调查,其中16至18岁年龄段学 生情况简录如下:比例(N=230)喜欢中国民歌的占20%, %,喜欢通俗流行歌曲 的占 %,%,喜欢通俗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