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行程问题应用题教学设计-副本
行程问题应用题教学设计 副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应用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初步建立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
3、学习行程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体验抽象、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从科学引入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复习速度表示法。
课件出示“特快列车”和“神州六号”发射画面
(谈话引入:看到这两个画面你的心情感觉怎么样?殷老师非常高兴,我们班的同学从小就爱国、爱科学。有关神州六号的数学信息你知道多少?说到速度时板书出来)
1)板书:
又如: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 千米可写作160千米/时,你发现速度表示法都是怎样写的? ( “/”线右边是时间单位,可以是时、分、秒。“/”线左边是路程,通常是千米或米)
板书:路程/单位时间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实际生活导入新课: (老 师家距学校大约是500米,我7: 20从家出发,如果我以60米/分的速度,能在7: 30上班的时间走到学校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有关行程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自主探究例3,合作探究关系式
(1)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出示1.
A、组织学生同桌议一议、说一说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求什么?
B、让学生先试着独立解决,在集体讲评.
出示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 分钟可以行多少米?
独立完成。(为什么这样做? )
2、分组探究:(通过以上两道题你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 )
板书:速度X时间=路程
小结:通过例3的学习,你领会了什么知识?
三、知识的 应用: 1、老师家距学校大约是500米,我7: 20从家出发,如果我以60米/分的速度,能在7:30上班的时间走到学校吗?
(1) 7: 20到7: 30有多少分钟。
(2) 我可以走多少米?2、P56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口述算式和关系式)
四、总结: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