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军事小故事一百字
【篇一:军事小故事一百字】
1997 年 7 月一个炎热的下午,时任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县长的刘建军,
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
根据刘建军说,当时的电话是从北京打来的,对方说他是一个日本
人,想到这儿来,希望刘建军去北京接他。接到电话的第二天上午
九点左右,刘建军来到了易县和来源县的交界处 —— 门墩山。
不久,刘建军看到有一辆黑色的奔驰车向他驰来,停在了他的身边。
停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个老人,一米七多一点,个子不高,但是看上
去很精神,一头白发,穿得也很整齐,下来以后就给刘建军鞠了一
个很深的躬。
日本老人告诉刘建军,开车的是他的儿子,车是从北京租来的,寒
暄之后,老人向刘建军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刘建军坐上他的车,
让司机回去。
出于对客人的礼貌,和对一位年逾古稀老人的尊重,刘建军尽管心
里很疑惑,但还是答应了老人的请求,上了他的车。
上车后老人告诉刘建军,他这次来是来谢罪的,他对这个地方有罪。
这是 1958 年“八一 ”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狼牙
山五壮士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狼牙山就座落在今天
的保定市易县境内。由于易县在抗战时期是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
在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惨烈的战斗。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常常有当
年在这里打过仗的日本军人,来这里忏悔谢罪。但当那位日本老人
向刘建军表明自己的身份时,刘建军还是吃了一惊。
他说他就是追杀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个小头目。
这是当年电影再现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壮烈一幕,但刘建军仍无法
相信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会是那场惨剧的直接制造者。按照日本老
人的要求,车子直接向狼牙山的方向开去,当车子来到狼牙山脚下
的一个拐弯处,老人突然要求停车。
下车后,他面对着狼牙山,笔直笔直地站着,随后用日语大喊了一
声,随后笔直地跪下了,趴在地上号啕大哭。
狼牙山距离易县县城 36 公里,海拔 1105 米,因山峰挺拔,形势险
峻,状似狼牙,故而得名。八路军五壮士在这里跳崖之后,这里已
成为后人瞻仰的一个圣地,每年都有众多敬仰英雄的人来到这里。
半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狼牙山就像是一位老人,阅尽了人间沧桑。
此刻,它静静地注视着这位前来谢罪的日本老人。
回忆起十年前那位日本老人在这里伏地谢罪、号啕大哭的情景,刘
建军感慨万千。
1941 年 9 月 25 日清晨,狼牙山五壮士奉命掩护大部队转移,他们
在棋盘陀上拖住日军之后,没有尾随大部队向东北方向撤退,而是
故意把日军引向了相反的方向,在小莲花峰上与日军展开激战,最
后弹尽粮绝,跳下悬崖。刘建军陪日本老人一起上了狼牙山,老人
给刘建军讲述了当年他率领着日本兵,追杀狼牙山五壮士的经过。
李振玉是狼牙山景区的一名导游,他的父辈也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
在狼牙山上跟日本人打过仗。所以他不仅熟悉狼牙山上的一草一木,
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也知道得很详细。李振玉告诉我们,今天上
山的路已经拓宽了,当年这里几乎没有路。
但五壮士跳崖之后的一幕,日本老人的讲述让刘建军又吃了一惊。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时候,有一个人在狼牙山的另一个山头目睹了
他们慷慨赴死的壮举,他就是当年狼牙山脚下一个村子的游击队中
队长冉元通。冉元通不仅是壮士们跳崖的惟一目击者,当时去世的
三位烈士的遗体,也是他带着另外两名游击队员一起埋葬的。今天
老人已经去世,老人的女婿冯成泉带着我们,爬上了当年他岳父目
睹五壮士跳崖的那个山头。
五壮士跳崖之后,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生前连一张
照片都没有留下。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悬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1941 年 10 月 18 日,也就是在五壮士跳崖 24 天之后
晋察冀军区颁发训令:对五壮士以身殉国的英勇精神致以崇高的敬
意,为三位遇难的烈士建纪念碑,幸存下来的葛振林和宋学义则被
送入 “抗大 ”分校深造。现在这两位战斗英雄也都已因病去世。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地方叫小莲花峰,我们摄制组希望去那里进行
拍摄。但当地村民告诉我们,由于这些年封山育林,树木把原来就
窄小的山路都遮盖了,再加上山路陡峭,这些年已很少有人上去。
后来在我们的执意要求下,两名熟悉山路的村民,带着我们攀登小
莲花峰。
经过一番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到了半山腰,但一堵绝壁挡在了我们
面前。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撤下山来
日本老人在狼牙山上以自己的方式谢罪之后,心情轻松了下来。时
近中午,车子在路过一个名叫北淇村的村子的时候,老人突然提出
要请这个村子的老人吃饭。
日本老人告诉刘建军,他们当年曾经在北淇村制造过 “血井 ”惨案,
刘建军当然知道这起惨案的经过。抗战时期,北淇村曾被八路军誉
为“抗日模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