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信息化, 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在企业转型升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国际竞争中均具有关键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规划是一个立足现状、面向未来,按照业务战略要求研究设定 IT 战略目标、建设原则、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以及具体信息系统设计、投资估算、 Roadmap 和 IT 治理机制完善建议的系统过程。要制定一个科学的五年专项规划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先现状和问题,找到不足和差距,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次要洞察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未来的发展环境; 第三, 要明确未来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抓住重点, 提纲挈领, 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面前不至于顾此失彼甚至迷失方向。有鉴于此,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信息化应用的成就与问题, 第二部分介绍未来几年信息化应用可能会出现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第三部分对如何制定规划提出几点具体建议。一、“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应用的成就与问题 1 、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到“十二五”末期,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均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多年的 IT 投资和建设使信息化效果初显,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成效: (1 )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已得到共识意识决定行动,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决定着信息化的建设层次。长久以来, 大家普遍认为, 影响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金不到位, 领导不重视, 业务人员不支持。但在“十二五”期间, 这种形势已发生重大转变。目前, 大多数领导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认识到信息化是实现深化改革、业务创新的重要手段, 纷纷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开展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 各业务部门也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大家对信息化寄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重视程度与日俱增。(2 )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全面支撑业务运营我国信息化发展与世界各国一样, 经历了从“点”到“线”,连“线”成“面”, 再从“面”到“体”的发展过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 信息化首先在局部和部门内部开展, 被称之为“点上的应用”。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步建立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即“线上的应用”。其后, 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工作协同,在“点”和“线”的基础上, 开始建立“面”上的应用。随着各个层面、方面应用的完善,整个组织、地区、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完善,逐步实现上下游价值链一体化、多层面垂直一体化,并最终使业务得到立“体”化支撑。(3 )信息化从技术驱动开始向业务和战略驱动转化信息化建设初期, 由于组织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信息化发展模式是技术驱动, 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IT 技术厂商。随着信息化效益的初步显现,组织的信息化意识逐步增强,信息化逐步向业务驱动转化,业务和 IT 部门在业务与管理创新方面的合作日趋紧密, IT 与业务的一致性大大提升。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度变革和信息化的创新应用, 信息化建设在某些行业正逐步迈入战略驱动模式阶段, 业务和 IT 深度融合、深度协同,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 将实现跨组织、跨行业、跨地区的全社会协同, 形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格局。 2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看到成绩的同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1 )缺乏总体架构设计,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无序状态中国企业信息化经历了近三十几年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