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荔枝图序【《荔枝图序》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荔枝图序【《荔枝图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21/7/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荔枝图序【《荔枝图序》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荔枝图序【《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是自读课文,只有128个字,内容无甚难解。这样的课文应当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拟这样安排:

一,制造气氛,培养兴趣。 北方学生多未吃过荔枝,更没见过荔枝树。于是编一个故事导入:
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县官,下属送来一筐荔枝,县官拿起一个连皮带核吃了下去。送荔枝的说,这皮和核是不能吃的。县官知道自己漏了傻,但又不好意思承认,便说:“这——你有所不知,《本草纲目》上说,荔枝连皮、核一起吃是清火的”。那人问:“北方也有荔枝吗?”“有有有,漫山遍野都是。”“那为什么杨贵妃吃荔枝要用驿马从南方运去呢?”“哦——,这个……唐代时还没有,就是因为贵妃娘娘爱吃,后来才到处引种。”
接着提供荔枝的图片:荔枝,荔枝的果、肉、核、膜,荔枝的“朵”,荔枝树。
作者几乎不用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但提供几幅图片:白居易塑像,白居易画像。

二,用“师生倒置法”预****所谓“师生倒置”,就是学生做“老师”,老师做“学生”。
先启发: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还有权——别的权没有,有作业权。你能摊上一个好老师是一辈子的幸运……今天就请每个同学来当一当老师,看谁当得好。当得好的,这一课的作业就免做了。(说明:我经常用“作业免检”奖励表现好的学生)
当老师首先要备课……下面请你“备课”(预****br/>
三,用“师生倒置法”学****研讨 课“备”的差不多时,以“学生”的身份请教“老师”:
xx老师,请问xx句该怎样读?
xx老师,请您为我翻译xx。 xx老师,请您为我解答一下xx问题。
大致是下列问题:
(1)字词方面:荔枝、帷盖、华、荣、丹、朵、枇杷、缯、绡、醴酪、如彼、守、图、盖。
(2)句子方面:
树形团团如帷盖。
华如橘,春荣。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3)内容方面:
哪几个句子用了比喻?为什么用比喻?
这几个句子是比喻句吗:叶如桂,华如橘,朵如葡萄,核如枇杷。
本文介绍了荔枝哪些情况?运用了什么顺序?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起什么作用?
哪几句说明荔枝不易保鲜?等等。

四,扩展、激疑、探究 本文开头说:“荔枝生巴、峡间”。“巴、峡”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答案: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
据你所知,荔枝产于何处?答案:两广福建(岭南、热带)。
现在的“巴、峡”产荔枝吗?答案:不产。
那为什么白居易说“荔枝生巴、峡间”?他是不是搞错了?借此引同学们争论。争论时,提醒大家:提出一种观点,必须言之有据,不能主观臆断。
为激发争论,造成愤悱状态,教师可以故意提供“搞错了”的根据:唐代,荔枝在北方是皇帝和贵妃才能享用的极罕见的珍贵果品,白居易可能根本就没吃过荔枝,甚至没见过。
提供“没搞错”的根据——白居易在四川任忠州太守时的诗《种荔枝》:
红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