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一、人类的起源
地球上出现人类的时间大约在300万年前。
19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址最多的国家。
2、原始人群时期
(1)元谋人(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黄河流域)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头部还保留着猿的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和砍削木棒,几十个人群居在一起,共同分享食物,使用天然火,有了简单的语言。
(3)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黄河流域)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缝纫工具——骨针,懂得人工取火。
3、氏族公社时期
原始人类
生活区域
生产工具
种植作物
生活状况
母系氏族
河姆
渡人
6000
年前
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骨器
水稻
干栏式房屋、制作黑陶(刻猪纹黑陶)、饲养猪、狗、水牛;定居生活
半坡人
5000年前
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
粟、蔬菜
半穴居式房屋、制作彩陶(人面鱼纹陶盆)
饲养牛、马、羊、鸡;纺织麻布、缝制衣服,定居生活。
部落联盟
(父系氏族)
炎帝
黄帝
蚩尤
(4000年前)
黄河
流域
1、炎帝是原始农业创始人;黄帝是人文初祖;蚩尤是九黎族首领。
2、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部落。
3、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进来,他们成为中原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以后的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4、原始社会末期,经过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称之为禅让制。
氏族:在原始时代,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都属于氏族村落遗址。氏族的特点是:土地、房屋等归氏族共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奴隶社会(夏、商、周—青铜时代)
夏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意义: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制度: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产生)
灭亡:最后一个国王暴君--桀。(桀骑人石砖画)
商朝(殷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都城:亳(今河南商丘)
中兴: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
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暴君--纣(酒池肉林)
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 周武王
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著名战役:牧野之战
目的: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
分封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及旧贵族的后代
分封诸侯:卫、齐、鲁、晋、宋、燕
1、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
制度作用:2、扩大了统治范围;
3、加速了全国经济发展。
定义:西周规定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长子继承制才有资格继承。
作用:保证了王室、贵族统治权力的顺利继承,有利于社会稳定。
灭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