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文档名称:

儒家思想 发展.ppt

格式:ppt   大小:5,031KB   页数:7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儒家思想 发展.ppt

上传人:yinjiong623147 2021/7/5 文件大小:4.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儒家思想 发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标:
(高三 专题复习)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
3、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体现为?后来成为主流思想的是?
“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的含义:
3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的 时期。
第一,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而新的绝对的权威还没有形成,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社会大变革
“百家争鸣”的原因:
4
(二) 道家
1、老子
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他主张“无为”,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状态
1.“道”是万物的本源, “道生万物”(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 辨证法思想(精华):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5
(1)把“道”作为世界的最高原则,
强调事物自生自化
(2)“齐物”的观点,任何事物本质
上相同,没有区别。
(3)“逍遥”的人生哲学,对事物
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过虚无的生活,希望绝对的自由
“无所恃”
(4)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
服从自然规律。
(5)他在文学艺术上,如寓言、散文
上有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浪漫
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生死皆逍遥
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
逍遥的境界: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6
(三)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 墨子“兼爱” 和孔子的“仁爱”有何不同?
孔子是有阶级差别的“爱”, 而墨子是“博爱”
“人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
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调和,天下之人相爱,
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兼爱的境界:“爱人若爱其身”
墨家的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
符合平民的利益,是进步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是不可能实现的。
评价:
7
战国最为显赫一时的墨家,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墨子的主张得到人民拥护
B,墨子主张选贤与能,深得天下支持
C,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的壮大
D,要求建立小国寡妇的社会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C
B
8
◆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
(1)将法、术、势相结合,而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