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素描的含义及其功能
素描的含义
“素描”单从字义上理解是“朴素的描写”,从所用的工具上 讲是指单色绘画。它是一种以单色为主的表达人的认识和思维的 绘画形式,其形式、品类的简繁与粗精有程度的不同。
虽然美术包涵的专业很多,素描乃是各个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或 者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 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 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 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
就绘画创作而言,素描是绘画的开始,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前过 程。画家从创作构思到构图落幅,用单色画稿子,寻找比例关系 和明暗层次等属于素描的范畴。
素描的种类与功能
⑴研究性素描
一般指素描习作。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较深 入细致的全面研究,以达到充分地理解对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 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把握,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自然 规律和塑造物象的能力。
⑵表现性素描
这是在充分理解物象的基础上主观性表现物象的一种素描形 式。
⑶速写
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洁概括的手法捕捉变动易失的对象 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速写可以分为习作性速写和创作性速写, 也包括为创作收集素才的速写。
二、素描的产生与发展
1、西方素描的产生与发展
素描在人类绘画史上是一种古老的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 15000年以前(法国的拉斯科岩画在2万年前)。
古希腊素描重视线的表现力,形成一种轮廓画法,具有独特 的质朴之美。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标志着西方素描走向成熟。出 现了美术学院,素描被设为主要的基础课程。
17世纪开始,欧洲艺术中心逐渐转向法国。素描的表现形式 趋向自由的多元化的追求。
18、19世纪是世界写实主义绘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批成 就卓著的大画家(华多、大维特、安格尔),19世纪的法国画坛出 现了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创造性的素描风格(德拉 克罗瓦、柯罗、毕沙罗、杜米埃、德加、修拉、罗丹、梵高、塞 尚等)。此外,德国出现了门采尔、珂勒惠支两位素描大师,俄国 的契斯加可夫创立的素描教学体系造就了列宾、苏里可夫、谢罗 夫等一代批判现实主义画家。
20世纪的西方素描,建立在反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野兽派、表 现主义、立体主义、等多种流派共存的多元局面。到20世纪中叶, 现代派绘画已发展到了不反映肉眼看到的对象,而表现肉眼所见 不同的对象。与之相对的具象艺术、新古典主义、超级写实主义 绘画在现时代仍占有重要位置。
2、我国素描的发展与回顾
无论是中国或是西方,原始艺术用线条造型有着共同的形式 特征。而中国人对线条的理解和表现是独特而超前的,中国的书 法可以说是最简洁、最抽象的素描。线条是我国历代绘画尤其是 人物画的基本造型手段。
线描在我国真正成为独特的艺术形态是从唐代吴道子开始, 宋代李公麟则是集大成者。
元代以前的绘画力求艺术性的表现,着眼于传神、写意、着重形 象与笔墨的“气韵生动”,而在绘画的科学性方面(透视、解剖、 明暗)是落后的。
到了明代和清代,西方的绘画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其中以意大 利传教士罗明鉴、利玛窦以及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影响最大。
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以图 救国革新。李叔同留日回国任教于浙江高级师范,刘海粟留法回 国创办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美专,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
20世纪的中国画坛贡献最大、成就斐然,影响广泛的美术教 育家当推徐悲鸿先生。50年代,我国的美术教育主要借鉴前苏联 的模式,全国第一次素描教学座谈会后,契斯恰可夫素描教学体 系在我国普遍推行。
改革开发后,艺术领域开始活跃起来。1979年全国第二次素 描教学研讨会的召开,改变了素描单一化的造型观念,为不同学 派的发展和造型风格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 由单一的明暗块面表现转为以结构为主,线面结合、线条造型等 各种形式的探索。
复杂静物写生
1、 确定画面位置,画出各物体的基本形。
2、 明确各部分的结构关系,调整各物体的比例关系。
3、 进一步分析,表现个部分表现个部分形体的体面转折, 同时扑出同时扑出大体的明暗关系。
4、 深入细致地刻画各个物体的细节部位,使形体更加明 确。
复杂静物写生
1、 确定构图,画出各物体大致的轮廓。
2、 画出各部分的形体结构。
3、 从形体出发,画出大的明暗关系。
4、 从主体入手,对各个物体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
复杂静物写生
5、 画出物体在画面的组合关系。
6、 画出各物体的基本形,画准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7、 分析并确定各部分的形体结构。
8、 从结构出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