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及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 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及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
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
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
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 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 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 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 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题
.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二和)
.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 看看谁的速度快。
.学生列式计算。
1956-814=1142
1956-1142=814
.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 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己知两个数的和及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二差)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 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 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力口、减法 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 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加减 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 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
生:被减数-减数二差
差二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二减数
减数二被减数-差 差+减数二被减数 减数+差二被减数 被减数二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加数+加数二和 加数二和-另一个加数
.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二加数+加数
加数二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二被减数-减数
减数二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 1956-814=1142> 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 一下。
预设:
生L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学以致用:数学书P3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不计算宜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3043-2468= ( ) , 3043-575=( )
.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