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题生成活动:动物王国
话题背景
动物是幼儿成长中的亲密伙伴,与幼儿有着奇妙的不解之缘。幼儿探索周围世界之初,几乎总是听着动物的故事、抱着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看着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和动物朋友们一起成长。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动物朋友总能唤起他们的兴趣与关注。然而,仅仅和身边的小动物亲密接触还不足以满足大班幼儿,他们需要对动物王国有更主动地探究与更全面的了解:地球上有些什么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有哪些趣事发生在它们身上?我们怎样照顾与保护他们?这些关爱生命的情怀,将在活动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成为幼儿内心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发展目标
1、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并区分他们各自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初步形成类别概念。
2、收集各种图片资料,了解动物的睡觉及生活习性,知道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3、积极参与有关动物资料收集、调查、记录、分享交流活动,初步发现自然界中人、动物、植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4、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饲养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激发保护动物的情感。
5、能够用比较丰富的词汇表达对动物外形特征、习性的认识,乐意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出来。
6、会用多种美术形式表现动物的特点,尝试合作表现的乐趣。
7、能随音乐变化改变动作力度、速度、节拍、节奏、节奏型等,尝试随音乐合拍地表演;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与旋律匹配,主动学唱歌曲。
活动线索与安排
奇妙的颜色
活动顺序
活动名称
健康
语言
社会
艺术
科学
1
《我喜欢的动物》
●
2
《他们肚子饿了》
●
3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
4
《颠倒歌》
●
5
《睡觉觉》
●
6
《动物怎么过冬》
●
7
《美丽的花纹》
●
8
《人枪虎》
●
9
《它们都是鱼吗》
●
活动一
活动名称:我最喜欢的动物(语言)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相关特征。
2、能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给动物分类。
3、萌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事先请幼儿收集关于动物的书籍、图片等资料。
从画报、照片中剪下各种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1、自由交流——我最喜欢的动物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你知道关于它有趣的事吗?(幼儿结伴交流,教师巡回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注意交流时时间要充裕。)
——请幼儿找出照片,贴在黑板上。
2、请个别幼儿表达,教师指导,提升谈话经验。
二、自编谜语,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1、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根据它的特点编成谜语(可以是几个短句),让好朋友猜一猜。
2、幼儿互相猜谜。(教师借此了解幼儿对动物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三、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尝试自主分类。
1、引导幼儿根据空中、陆地、水生分类,或根据家养和野生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从动物的食性(食肉、食草)、习性(温顺、凶猛)等方面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毛茸茸的动物、皱皱皮的动物来分。如毛茸茸的熊猫、猩猩、皱皱皮的犀牛、河马、大象等。教师不必刻意遵循科学的分类方法,可以鼓励幼儿根据某一特征进行个性化的分类,关键在于调动起幼儿的已有经验,积极思考。
活动二
活动名称:它们肚子饿了(科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食性,初步了解大自然奇妙的食物链。
2、能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将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3、萌发对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书人手一份;师幼事先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幼儿收集的关于动物食性的资料。
1、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将动物图片按照食肉食草分类贴在黑板上。
2、自由观察并交流不同种类的动物。
二、整理经验,按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对发现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身体构造的共同点,如:食草动物的脚多有蹄。食肉动物的脚常有爪等等。
2、根据新获得的经验再次对动物进行分类。
三、辨析讨论,了解杂食动物及有特殊食物喜好的动物的相关知识。
1、举例提问:熊究竟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
2、幼儿阐述各种的观点和论据。
3、和幼儿一同翻阅书籍,查阅关于熊的信息。
4、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杂食动物,什么都爱吃呢?
5、有没有什么动物特别挑食,只吃一种食物呢?
6、翻看小书第15-17页“它们肚子饿了”,说说书中这些动物都爱吃什么?如果按照食性来分,属于什么动物?
四、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
1、请幼儿观察小书第18页“它们肚子饿了”,你能看出上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