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语心得处世之道: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
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把握为人处世之道?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论语心得处世之道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论语心得处世之道篇一
以前,对于《论语》的了解,只限于知道这是一本记载儒家圣人孔子的为人行事以及思想的书,但是在我印象中,那是一本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书,只有老学究之人才会读这样的古董书。
这次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改变了我对《论语》的看法,于丹写的很通俗,结合现在社会现象,无论从载体上,还是心得体会上都让人焕然一新地感觉。通读了一遍《论语心得》后,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梳洗,最大的收获无过于对人生的态度上得到了很大的启示。我最欣赏的于丹对于《论语》那种简单、快乐的感悟。她说: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天地人、心灵、处世、君子、朋友、理想、人生,《论语》中的每一段心得都在传递孔子对生活的态度,那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于丹的心得,在读到某一句、某一个故事的时候,有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知觉中,从于丹的心得里,我审视了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似乎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人生态度。在于丹的论语心得中,我获得的是豁达的人生态度,特别是由此及彼的小故事像是佛家禅语,让我不自由主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灵魂。
我觉得,一个人想要快乐、简单地生活,首先要做一个快乐的人。要先让自己心情快乐,书中写的苏轼与佛印的对话, 有一天,两人打坐,苏轼问佛印,你看看我像什么?佛印说,像佛。苏轼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像堆牛屎。当苏轼向苏小妹炫耀这件事时,苏小妹说,佛印心中有佛,所以说你像佛,你心中有牛屎,所以说他像牛屎。 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做一个乐观主义者,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心情快乐起来。在这个世界是,我见过,听说过,有钱的人不快乐,没有钱的人有的却很快乐。在最近组织的 在关爱中成长 春蕾夏令营中,有些孩子很开朗,很活泼,很阳光,她们觉得贫困对她们的生活没有影响,她们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有着七彩的人生,她们有信心以后过得更好。
做一名快乐的人,还要工作地快乐。书中那个关于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家青年时代的小故事,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悲观主义的态度 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生活强加给的一份苦役,关注的是当下的辛苦;职业主义的态度 知道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要对得起薪水、职务和职称,态度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没有更高的追求;理想主义的态度 知道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最终的成全,工作与梦想联系在一起。在这三种工作态度中,我觉得自己勉强可以做为第二种职业主义态度,因此,今后继续快乐工作,努力做一名理想主义的工作者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要做一名充满自信的人。书中有这样一个寓言,说的小镇上一个非常穷困的女孩子,她很自卑,觉得自己是这个小镇上最抬不起头来、最寒碜的女孩子。在她十八岁那年的圣诞节,一朵头花改变了她。当她看到镜子里戴着头花的自己时,觉得这一朵头花使她变得像天使一样容光焕发!她的内心无比陶醉、无比激动,从没有勇气从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过到跑到小镇最中间的大路上,听到人们在议论说,没想到这个镇子上还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还有暗暗喜欢的男孩竟然叫住她,邀请她做圣诞舞会的舞伴。当她再回到了小店,一位老绅士告诉她, 孩子,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你刚才撞到我的时候,这个头花也掉下来了,我一直在等着你来取 。这朵头花弥补的是女孩自信心的回归。这个寓言要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让我更确定,做一个自信的人,要有开阔的心胸,要有坦然的心境,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人生的缺憾。都听说,自信的女人最美丽,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要学会宽容。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佛家的小故事: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小和尚惊得膛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师父啊,我们都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呢? 这是我记得最牢的一个故事,该放下时且放下,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于丹用这个故事来讲述孔子说的 忠恕 ,即得饶人处且饶人,有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可能问题就简单了,事情就明了,这对人对已都好。在今后的生活,我要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体谅。
快乐、自信、宽容其实没有前后之分,三者在人生道路中也将是密不可分的,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