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pptx

格式:pptx   大小:15,997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pptx

上传人:yjjg0025 2021/7/8 文件大小:15.6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截至2013年底,已在全球160个国家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开设646个孔子课堂。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诸子百家”,“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级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材料中体现有哪些因素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合作探究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原因:
①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纷争;
②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 济
发展;
③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到重用
④教育:私学兴起,学在官府转为学在民间。
KONG ZI
儒家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春秋晚期鲁国人,有“至圣”“万世师表”之称。
“仁”
“礼”
(一)儒家思想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 ”不问马。
——《论语·乡党》
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者爱人”
(一)儒家思想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克己复礼”(保守)
(一)儒家思想

如何评价孔子的“仁”、“礼”思想?
(一)儒家思想
提示:(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社会;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有阶级差别的仁爱,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孔子主张的“礼”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礼”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
(3)“仁”和“礼”的关系:孔子思想中“仁”和“礼”关系密切。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遵守礼制。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