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热辐射实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热辐射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21/7/9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热辐射实验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热辐射实验报告
篇一:热辐射 概念总结
2011-01-27 18:31:50| 分类: U玻百问 | 标签:辐射 吸收 太阳 入射 |字号 订阅
也称太阳辐射直接吸收比(Absorptance of Solar Radiation),定义:太阳吸收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还可以这样理解, 即用1减去透射比和入射比的值就是吸收比的值. 辐射指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辐射之能量从辐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线放射。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辐射按伦琴/小时(R)计算。辐射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对等的”。不论物体(气体)温度高低都向外辐射,甲物体可以向乙物体辐射,同时乙也可向甲辐射。一般普遍将这个名词用在电离辐射。辐射本身是中性词,但某些物质的辐射可能会带来危害。
热辐射,是一种物体用电磁辐射的形式把热能向外散发的热传方式。它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而进行。它是热的三种主要传导方式之一。
任何物体在发出辐射能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周围物体发来的辐射能。一物体辐射出的能量与吸收的能量之差,就是它传递出去的净能量。物体的辐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向外辐射的能量),随温度的升高增加很快。
辐射能被物体吸收时发生热的效应,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不同,所产生的温度也不同。因此,辐射是能量转换为热量的重要方式。辐射传热(radiant heat transfer)指依靠电磁波辐射实现热冷物体间热量传递的过程,是一种非接触式传热,在真空中也能进行。物体发出的电磁波,理论上是在整个波谱范围内分布,但在工业上所遇到的温度范围内,~1000μm之间的热辐射,而且大部分位于红外线(又称热射线)~20μm的范围内。所谓红外线加热,就是利用这一区段的热辐射。研究热辐射规律,对于炉内传热的合理设计十分重要,对于高温炉操作工的劳动保护也有积极意义。当某系统需要保温时,即使此系统的温度不高,辐射传热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如保温瓶胆镀银,就是为了减少由辐射传热造成的热损失。
一般说来,当一物体受到其他物体投来的辐射(能量为Q)时,其中被吸收转为热能的部分为QA,被反射的部分为QR,透过物体的部分为QD,显然这些部分与总能量之间有下式所示的关系:
QA+QR+QD=Q如果把A=QA/Q称为吸收率,R=QR/Q称为反射率,D=QD/Q称为透率,
则有: A+R+D=1若物体的A=1,R=D=0,即到达该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的能量完全被吸收,此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若R=1,A=D=0,即到达该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的能量全部被反射;
当这种反射是规则的,此物体称为镜体;如果是乱反射,则称为绝对白体。
若D=1,A=R=0,即到达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的能量全部透过物体,此物体称为透热体。 实际上没有绝对黑体和绝对白体,仅有些物体接近绝对黑体或绝对白体。
例如:没有光泽的黑漆表面接近于黑体,~;磨光的铜表面接近于白体,。
影响固体表面的吸收和反射性质的,主要是表面状况和颜色,表面状况的影响往往比颜色更大。固体和液体一般是不透热的。热辐射的能量穿过固体或液体的表面后只经过很短
的距离(一般小于1mm,穿过金属表面后只经过1μm),就被完全吸收。气体对热辐射能几乎没有反射能力,在一般温度下的单原子和对称双原子气体(如Ar、He、),可视为透热体,多原子气体(如CO2、H2O、SO2、NH3、CH4等)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 热辐射 热辐射,thermal radiation ,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
目录
编辑本段本质
(1) 辐射
人体热辐射 [1]
:物体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外传递热量的过程。
(2) 辐射能:物体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外传递的能量。
通常以辐射表示辐射能。
(3) 热辐射:因热引起的称为热辐射。它是由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所激发出来的。激发出来的能量分为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其中红外线对人体的热效应显著。
(4) 能量转换:内能- 辐射能- 辐射能- 内能
A 物体(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