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doc

格式:doc   大小:133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小健 2021/7/9 文件大小:1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传统文U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 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能使学生明白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需要好好的学****这一道理。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 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 里,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 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 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 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知道了这 一切,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感叹: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三、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 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 学****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 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 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 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 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 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 美德。
传曷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 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 理解学****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 文化素养。
五、 教学措施
1、 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 后语比赛等。
2、 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 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 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二年级每周一课时)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周次
课题
第一周
《声律启蒙》(节选一)
第二周
《声律启蒙》(节选二)
第三周
《续小儿语》(节选)
第四周
《增广贤文》(节选一)
第五周
《增广贤文》(节选二)
第六周
《弟子规》(节选一)
第七周
《弟子规》(节选二)
第八周
《幼学杂字》(节选)
第九周
《中华改良杂字》(节选)
第十周
《千家诗》(一)
第十一周
《千家诗》(二)
第十二周
《千家诗》(三)
第十三周
《千家诗》(四)
第十四周
《神童诗•卷首诗》(一)
第十五周
《神童诗•卷首诗》(二)
第十六周
《随园诗话》(读书)
第十七周
《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第二单元
艺术乐园
第十八周
《格言警句》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 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 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 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 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 《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 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
二、 简介《声律启蒙》。
三、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 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 点与不足,通过练****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