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汉字起源与发展
1
汉字演化过程
幼童阶段(甲骨文之前的高度抽象符号)
少年阶段(甲骨文至秦始皇统一文字前)
青年阶段(秦始皇统一文字至近代结束)
成年阶段(现代、未来)
本PPT只从考古实证的角度介绍汉字起源,不谈结绳记事、八卦、河图洛书等缺乏科学根据的说法。
2
最早和字数最多的古文字刻符:
贾湖刻符,距今8000多年
双墩刻符,距今7000多年
幼童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经过岩画、陶画的孕育之后,具有高度抽象特点的象形文字诞生并缓慢成长。该阶段文字符号的特点因地域或年代而异,但又存在或前后继承,或相互学习和影响的关系,部分文字符号与甲骨文比较,或一致,或成为其雏形。
其它古文字刻符:柳林溪(7000年),半坡(6000年),姜寨(6000年),杨家湾(6000年), 大汶口(5000年),庄桥坟(5000年),龙虬庄(4500年),陶寺(4500年),柳湾(4300年),丁公(4200年),二里头(3700年)……这些刻符很多都比传说中仓颉造字的年代更久远。
另有所谓东夷“骨刻文”,因捡自荒野,与任何考古遗址无关,故不做为汉字源头进行介绍。
3
贾湖(8000年)
双墩(7000年)
半坡 (6000年)
柳林溪(7000年)
姜寨(6000年)
杨家湾(6000年)
龙虬庄(4500年)
丁公(4200年)
柳湾(4300年)
庄桥汶(5000年)
陶寺(4500年)
二里头(3700年)
从8000多年的贾湖刻符到4000多年的柳湾、丁公刻符,呈现明显的辐射状。但准确的来说,汉字仍然是属于多源头的。
大汶口(5000年)
4
贾湖刻符(婴儿期)
距今8000多年,共17个字符(另有4例疑似)
非官方部分解读:
1排1列:目,1排3列:甘
2排1列和2排4列:一,2排2列:二,2排3列:八
1排4列:十,1排2列:廿(niàn)
3排1列:一解为夭(与甲骨文中相似);另一解为鹤
(左上为张嘴鸣叫的头部,中上为翅膀。)
3排2列:门,4排3列:日,4排4列:田
3排4列:乙(刻在疑似印章上,可能为该氏族的姓。)
从广义上来讲,贾湖刻符是汉字最原始的形态。从狭义上来讲,贾湖刻符是汉字最早的雏形。
5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经炭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其中重大发现包括:
世界最早的文字符号。共17例,龟甲上9例,骨器
上3例,石器上2例,陶器上3例。
世界最早的五音阶和七音阶骨笛。有三十余支骨笛
(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其中一支
七孔骨笛具备七声音阶,能吹奏现代乐曲。
世界最早的家畜驯养。包括狗、猪、马、羊、龟、
鹤等。
世界最早的家蚕养殖。在土壤中发现了蚕丝蛋白残
留物。
世界最早的纺织技术。发现有骨针、纺轮等。
稻米种植实物资料。包括碳化稻米、石磨盘、磨棒、
石铲。(已知世界最早的稻米种植发现于湖南道县
玉蟾岩,距今约一万年。)
世界最早的人工酿酒。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
和山楂等。
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
贾湖遗址中的一些发现,尤其是贾湖刻符的发现,充分说明中国是人类四大古文明中最先起步的!
特别介绍:贾湖遗址
6
双墩刻符
距今7000多年,630多个字符
甲骨文之前的部分契刻文字与甲骨文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不应割裂来看。
7
半坡和姜寨刻符(同地域同年代字符特点相似性对比)
半坡刻符
距今6000多年,113个字符
姜寨刻符
距今6000多年,130个字符
8
柳林溪和杨家湾刻符(同地域不同年代字符特点相似性对比)
柳林溪刻符
距今约7000年,232个字符
杨家湾刻符
距今6000多年,170个字符
9
龙虬庄和丁公刻符(不同地域同年代字符特点相似性对比)
丁公刻符
距今约4200年
龙虬庄刻符
距今约4500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