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850 次拒绝——坚持就是胜利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的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当时, 好莱坞共有 500 家电影公司, 他逐一数过, 并且不止一遍。后来, 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 500 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在第二轮的拜访中, 500 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 349 家后,第 350 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几天后, 年轻人获得通知, 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 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 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平凡与不平凡——坚持不懈就是不平凡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 “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 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 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 他表示,坚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孟子论“持之以恒”——学习就像挖井最令人感佩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孟子曾作过一个比喻: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 尽心上》)他说,学习就好比挖井,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见效。如果挖井挖下几丈不见水就放弃,那就只能是一口废井。持之以恒, 是学习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现, 是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条件。陶渊明论“持之以恒”——读书要日有所长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 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 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 ”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 看了半天, 说: “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 “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 ”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 “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观察到。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所以, 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 不见其增, 日有所长'。”接着,陶渊明又指着一块大磨石问: “你看那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少年答: “那是磨损的。”“那你可曾见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 ”少年说: “不曾见过。”陶渊明又进一步诱导说: “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久而久之,磨损而成。由此可见,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 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 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觉地慢慢忘掉。”循循善诱的开导,使少年悟到了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多少年才能写成巨著——持之以恒是成功的“铁律”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 40 年;达尔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