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舒***、瑞***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 阿片类药物引起呼吸抑制的药理学基础 阿片受体与呼吸功能阿片受体是介导内源性阿片肽生物学效应和外源性阿片类物质镇痛等药理学作用的受体。自 1973 年以来,国外学者相继发现在脑内和脊髓内存在着阿片受体, 这些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行为相关的区域, 集中分布在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侧丘脑、杏仁核和脊髓罗氏胶质区等。经典的阿片受体可分为μ、δ、κ3 种类型, 不同类型受体有不同的存在位点及生理作用。三种受体均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 该类受体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一个细胞外氨基端区域, 七个跨膜域以及一个细胞内羧基端尾区。其中,μ受体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最为肯定, 研究的也最多。它位于脊髓以上水平, 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 尤其是边缘系统、纹状体、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 被激活后, 可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等作用。 Matthes 等报道, 给予镇痛剂量吗啡( 6mg/kg ) 野生型小鼠出现呼吸频率下降,而 MOR (μ受体的分子生物学命名)缺失小鼠没有改变。 MOR 缺失小鼠使用极高剂量( 1600mg/kg ) 的吗啡出现死亡时也无典型的呼吸抑制。人的μ受体 DNA 位于第 6 号染色体的 q24-25 和第 3 号染色体的 q26 ,与大鼠的μ受体有 95% 的同源性,含有 400 个氨基酸残基。在中脑、纹状体和丘脑中可以观察到高水平的μ受体 mRNA 的表达,而脑皮层则表达量很低。 Pasternak 等用 3H 标记放射性配基进行受体结合研究实验, 发现纳洛***能抑制放射性配基结合于μ1 受体结合位点。体内研究表明,其能够选择性拮抗吗啡诱导的镇痛反应, 不能对抗呼吸抑制和躯体依赖作用, 因此提出μ型受体可能存在μ1、μ2 两个亚型。μ1 受体主要作用是镇痛, 镇静, 使心率减慢; μ2 受体则与呼吸抑制,欣快感和生理依赖性相关。δ受体调控通过调节或拮抗μ受体所致的呼吸抑制而发挥其调节呼吸的功能。而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的κ受体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近年来也有报道阿片受体在外周组织如肺, 气管, 心,肾,肝, 脾等也有分布, 其中阿片受体在整个呼吸道分布密度以肺泡壁为最高。 3 种阿片受体能够介导 cAMP 形成的抑制, μ和δ受体的活化通常会增加 K+通道的开放, 引起神经元超极化和动作电位生成抑制作用。κ受体的活化导致 Ca2 通道的开放抑制, 这是一种突触传导抑制的机制。阿片受体活化的整体效应是抑制神经传导。其对呼吸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脑桥嘴背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来实现。μ受体通过 G 蛋白α亚基介导, 作用于延髓与控制呼吸节律的有关神经元对呼吸产生影响。在延髓和脑桥的腹侧表面, 特别是孤束核和疑核被认为是阿片受体产生呼吸抑制的重要部位。μ受体对呼吸功能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对 CO2 的敏感性等。 按照阿片类药物与阿片受体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 阿片受体激动剂, 主要激动μ受如吗啡,哌替啶,***族等;阿片受体激动- 拮抗剂,主要激动κ受体,对δ受体也有一定的激动作用,而对μ受体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由于作用的受体不同, 这类药与纯阿片受体激动剂相比, 其引起呼吸抑制作用较轻, 很少产生依赖, 但镇痛作用也较小。它们中的一些可被用作拮抗剂, 如烯丙吗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