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探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探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流汹涌澎湃的今天,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来帮助学生树 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 的。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调 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完善个性发展、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过程。现代健康概 念已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而是身心的全面健康,它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的健康。心理健 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是人际关系发展 的前提。
1、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人的整体素质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等构成。生理素质是先 天遗传的,是其它几类素质的载体和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处于人的整体素质发展的基 础层次;社会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是素质的主要内容,处于人的素质发展的最高层次,对 其它几类素质起主导的作用,决定着素质发展的方向,体现着人的本质特征。而心理素质 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操作技能、人格、情感、意志等方面,居于生理素质与社会文 化素质之间,是个体遗传和社会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影响着生理潜能的发 挥、生理健康的状况,又影响着社会文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水平,因此,心理素质教育为 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心理基础。它不仅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为各类素质教育提供 良好的心理基础,还可以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单一应试教育模式,以满足现在社会发展 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渡过美好学生 活的重要保证。因为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不仅应当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必须有健全的人格、稳 定的情绪、较强的适应力、耐挫力、自制力和社交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宽宏大量、团 结容人的品质。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快 速变革。反之,将会出现种种心理失衡、人际冲突,经不住困难与挫折的考验,恐怕连最 起码的生存能力都会丧失。因此,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 环节,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要义。
2、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完善人格。
学生的人格结构比较复杂,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良因素 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导致人格发展缺陷,有些严重的甚至产生人格障 碍。这些障碍对于学生的成才及适应社会都是十分不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的是以 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使学生接受道德规 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促使其自我意识的发 展和完善,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优点与缺点、现实与未来,能更有针对性地 确定人生目标,选择自己的成才道路,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学会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
系中,使人格得到升华和完善。
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创造力。它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 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