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定慧之路.doc

格式:doc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定慧之路.doc

上传人:3188035052 2016/6/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定慧之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定慧之路广超法师第一讲一、定慧基础知识舍摩他与毗婆舍那佛教依用心的情况,把禅修方法分为两种,即所谓的舍摩他和毗婆舍那。舍摩他是修止,毗婆舍那是修观。止和观是论里面用的名词,在经里面用的是定( 舍摩他) 和慧( 毗婆舍那) 。止是修定,观是修慧。因为众生根器的不同, 有些人必须先修定, 后修慧; 有些人则可以直接修慧, 然后产生定;有些人定和慧一起修。止和观都可以产生心一境性,心一境性也称三昧,即三摩地。三昧就是心和境合一。在修舍摩他时,佛教讲四禅八定。佛教强调修禅定时要能够进入深浅不同的定,即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其实, 四禅八定不是佛教的专利, 外道也能够修四禅八定。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 曾经跟外道修定, 一直修到第八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在这里, 我只教大家修到四禅。为什么呢? 因为在四禅八定里,后面的四个定是属于无***的定。由于无***的定力太深,只能修定, 很难修观;前面的四个定是初禅到四禅,属于***的定,***的定能够修定,也能修观。在四个禅定里面,初禅最浅,四禅最深。初禅:称为离生喜乐地。--- ——离五盖( 昏沉、掉悔、贪欲、嗔恚、疑) 二禅:称为定生喜乐地。离觉观( 觉指粗的觉察,观指细的觉察) 三禅:称为离喜妙乐地。——离喜四禅:称为舍念清净地。——离乐( 出入息断) 舍念清净地的意思是, 如果你的心念能够达到四禅, 当时, 你就会生起几种修行人最珍贵的心念: 1. 舍的心念——就是平等心,没有造作的心,在四禅里面会升起来。 2. 舍受——在四禅里面没有乐受, 只有不苦不乐的舍受。在初禅、二禅和三禅里面, 都有乐受,四禅的心比三禅的少了乐受贪着。 2 3. 念清净——在四禅里面, 正念最强的时候, 心中完全没有杂念。所以, 四禅也称为念清净。如果一个人修到四禅, 生起舍念清净的心, 修观就很容易成就。有四禅的清净心, 所观察的佛法就会很容易现前,即不必经过思考,当下就能被你观察到。因此,在我们打坐修行时, 就应该尽量掌握和认识四禅, 并且要修到四禅。假如一个人正在打坐, 如何衡量他的心有多稳定( 即他的定力) 呢?佛教就是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来判定。初禅的心念比较粗。如果静坐达到四禅,心念就会很清净。心念的清净程度会影响修行用功的效率。如果你能明了初禅到四禅的心念差别, 你就明白以微细的心去观察佛法的重要性。假如今天你的定力只能到初禅,就直接去修观、参话头,不论你多拼命修观、或参话头, 初禅的心力只是会在修观时打妄想而已。如果你今天定力达到四禅, 无论你参话头或者修观, 你都能用很微细的心去修。四禅的功效和初禅是绝对不一样的。因此,认识初禅到四禅对修观是非常重要的。修止和修观的差别所谓的修止, 是你的心念专注在某一个境界里不要动。当你专注于这个境界, 任何的外境来, 你都不理它,依然专注在同一个境界里面,这就是修止。什么是修观呢?就是一个境界来的时候, 你的心念随着所在境界以所修的观法去观察, 但心中要明明了了,不被它迷惑,而且要看清它的真相,这就是修观。所以,当你在修行任何法门时,如果碰到各种境界来,你都不理它,一直保持静静不动,这种修法就属于修定。如果任何境界来时,你都很专心地用佛法去观察它究竟是怎么回事,从中去觉悟, 这种修法是属于修慧。因此, 当你们在修观的时候, 我会向你们强调: 不允许入定! 因为多数人入定后心就没法去观。只有定力和智慧都很强的人,他可以定慧同时修,但是这种人很少。一般人要先修定,后修慧。即先修止,后修观。重复一下, 当任何境界来的时候, 你一直保持不动, 这种修法就是修止。如果任何境界来的时候, 你的心念随着它去, 并且看清它的真相, 但不被它迷惑, 这就是修观。因此, 修止的人, 要避开动乱的境界; 修观的人, 他不怕任何境界; 这就是修止和修观的差别。不管静坐或经行, 都可以修止, 也可以修观, 看你怎么用心了。每次静坐时, 都要明白自己是在修止或是修观。同样地, 每次经行时, 一定要分清楚你是在修止还是修观。在这里, 我会指导你们从初禅修起,修到四禅之后,才教导你们继续修观。二、修定的基本方法修止方法很多,今天,先介绍" 出入息观"。佛讲的出入息观并不是数息或随息观呼吸的方法,在佛教里面称观出入息。发展到后来就叫‘数息观’,更进一步发展成‘六妙法门’。很多人把出入息观错误地以为是数息观,数息观是粗的方法,比较容易修。佛经里讲到的修法是观呼吸, 不是数呼吸, 只是妄想杂念很多的人需要数息。这里, 我以观出入 3 息的方法来指导大家。根据经典的记载, 观出入息的方法, 就是观鼻端前面的呼吸。所以佛教里有这样一句话:‘眼观鼻,鼻观心’,有人把它叫做‘观鼻尖白’。就是从鼻尖前来观呼吸,进一步从中观心,鼻尖白是因为观到后来在鼻尖见到光明。 1 .调身方法有些人打坐修定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