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市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思考
第一章:“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总结和评价
紧扣本市、本县的实际
第二章:“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发展环境:国家的要求、省里的要求、自身的要求
第三章:“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四章:大力推进工业化(具体可操作)
工业:
重点扶持哪些工业门类,扶持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工业园区建设内容、企业数量、吸纳多少就业、对吸纳本地就业者的鼓励措施、招商引资的新举措
扶持措施:供应土地、贷款贴息、就业培训补助
园区在县城或市区,各乡镇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如何发挥
市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思考
服务业:
商贸流通业:设施建设和政策措施
旅游业
金融保险
其他生产型服务业
第五章:农业发展
种植业及保护耕地
林业
畜牧业
水利
市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思考
第六章:大力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率、五年新增城镇人口数量
重点是市区和县城的建设内容,新增吸纳人口数量
道路建设、供水、污染垃圾处理、绿化等
其他小城镇:新增城镇人口及建设内容
提出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及政策措施
市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思考
第七章:交通和电力设施建设
各种道路建设名称及规模
电源点和输变电设施
第八章:着力改善民生
就业
城乡居民收入
社会保障:养老问题
教育:初中以上学校集中布局问题
卫生
文化
体育
广播电视
社会福利
市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思考
第九章: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
森林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能源节约的主要行业及企业、单位、措施
城镇“三废”的治理及政策措施
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的治理及设施建设
主体功能区规划
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的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
为什么要搞主体功能区规划
实现“一方水土”与“一方经济”、“一方人口”相协调。经济分布和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便于科学评价考核各地区发展业绩。过去按行政区、按同一标准评价考核,使不同承载力的地方都盲目攀比工业化、城市化进度,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
便于落实逐步缩小地区差距的长期目标。人均收入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生活水平的差距,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差距。一方面发展经济,做大分子,另一方面引导人口转移,缩小分母。
优化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在这一区域:
——着力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使之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
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仍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在这一区域: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吸纳资金、技术、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
——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提升辐射功能,使之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新的重要载体。
限制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不够好的区域。在这一区域:
——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方针;
——既要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生态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更要引导人口自愿有序地向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转移,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状况。
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天然林保护地区、草原“三化”地区、重点水源保护地区、重点湿地、水资源一严重短缺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