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docx

格式:docx   大小:1,32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docx

上传人:lxljh 2021/7/15 文件大小:1.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是《大学》首章前三节。其中最后一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应结合《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章来研读。《论语·子张》篇记录孔门众弟子的言论,这时孔子已经逝世,弟子们之间的分歧已见端倪。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游批评子夏传授弟子的内容“抑末也,本之则无”,认为“学”有本末,应该专注根本。子夏认为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以“事有终始”来回应子游对其舍本逐末的批评,“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其中“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一句,非常深刻,应结合孟子对“金声玉振”的阐述来领会其义理。
《大学》作者曾子与子游、子夏均是孔子晚年所收弟子,曾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应是对子游、子夏之言进行权衡折衷的意思。孔子反复强调“学”,“学”字为孔门第一义,到底应如何“学”,这正是曾子作《大学》所要阐明的问题。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朱子注解曰:“明德为本,新(亲)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
朱子认为这是总结上文两节之意,其实该句主要功能不是承上,而是启下。下文以“欲…必先…”为格式展开的八条目,正是基于“知所先后”的原则而阐述大人之学的首末次第。
由于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具体落实,如朱子曰,“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亲)民之事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也有承接上文之意。但朱子说“明德为本,新(亲)民为末”,把本末绝对化且割裂为“二”。
阳明先生在《大学问》中说:“夫木之干,谓之本,木之梢,谓之末。惟其一物也,是以谓之本末。若曰两物,则既为两物矣,又何可以言本末乎”
其实,物之“本末”与事之“终始”应结合起来理解。只有在大学之道的入手处,在所谓“始位”区分一下本末才有意义。“古之学者为己”,君子立志为学,当然应该以“明明德”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如不能立德修身,“齐”“治”“平”的外王事业都是空谈。这种意义上的“本”,即是发端处,《中庸》所谓“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这时才可以说“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但另一方面,明明德必然体现为亲民,有子曰“本立而道生”,《中庸》所谓“修身则道立”。儒家心性功夫笃实就体现在这里,阳明曰:“只说‘明明德’而不说‘亲民’,便似老、佛”。
在“终位”上,就不能再说“明德为本,新(亲)民为末”。“明明德以亲其民,而亲民以明其明德,则明德、亲民焉可析而为两乎”“亲民”虽由“明德”而展开,但“明德”本身就体现为“亲民”的事业,“亲民”已经由“末”而转化为“本”了。
阳明曰:
“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虽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