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详1.doc

格式:doc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详1.doc

上传人:2104259382 2016/6/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详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详解第一势金刚捣碓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 使人顾名思义, 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 加此二字, 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要领: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 4 个金刚捣碓, 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 7 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 右小盘步, 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第二势揽擦衣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 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 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 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陈氏太极拳一路共 4 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 1 个。要领: 此势共 5 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 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 而变换腿部缠法, 并未变步型; 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 右侧马步, 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 右小采, 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当年我学此势时, 系左手按于左腰, 现今****陈氏新架者, 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 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第三势六封四闭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 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 又要严防对方, 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 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 108 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名, 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 反以封闭为名, 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 与此势毫无相同。当今陈氏一路有 6 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 1 个。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头套) 虽无六封四闭之名, 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要领: 此势共 5 个动作, 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右弓步变右侧马步。右扑步。成左后虚步。手法包括掤、采、捋、按等法。据洪均生先生讲, 陈发科师爷教此势时总说: 捋时左手贴腰向里缠, 右手松肩沉肘下塌外碾, 而且捋的姿势是用右腕掌之间搭在对方的左肘关节外上侧。说必须这样四两拨千斤中的“拨”方能有作用。从来不许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认为手总托不动对方肘部下沉的劲。但如今一般****此势却都左手逆缠, 高齐左眼, 而且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 不知从何时何人变的。歌诀: 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按闭中封。第四势单鞭势名考释: 此势是象形的, 势子完成时两手左右展开, 如同横担一条鞭似的。陈氏一路有 7 个单鞭, 二路(炮捶)只有 1 个。陈鑫先生在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左转身蹬一根一势也名为中单鞭,并说明作用为手脚齐用法。“今已无人知晓。各式太极拳名均相同。要领: 此势共有 5 个动作。眼法在一、二两动作注视右前方。从第二动作完成, 便转向左前方。身法右、左、中、左、右凡五转、步法从左后虚步, 变左前虚步, 左小扑步, 左侧马步,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按,左引右挤,左进步靠、左肘、左按、挤等法。陈鑫先生讲解此势作用,右臂含有臂折靠法。歌诀: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互西东。右挤左化左步靠,肘打按挤法更巧。第五势左转身金刚捣碓势名考释: 与第一势金刚捣碓同。但洪师加“左转身”三字, 以别方向, 使学者更为明确此势练法不同处。要领:此势共 6 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转身后方向不变,即为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凡六转。步法从单鞭末动作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 左扑步, 左大盘步, 右前虚步, 左独立步, 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右收掤左转身掤、抱缠、膝打、震脚等法。此势与第一金刚捣碓不同之处, 从势的结构观察, 便可看: 前者是从两手下垂, 两足并立的合势变开势, 又变为合势的。此势则是从手足同开的单鞭变为合势的。前势是正面接手, 对方的手、步均在我手、步里侧; 此势则是对方从我左手外侧进攻, 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