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2014.doc

格式:doc   大小:2,259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2014.doc

上传人:天秤座 2021/7/15 文件大小:2.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2014.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2014-2018年)
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
1规划背景 3
2现状分析 4
4
4
6
3目标与原则 8
8
9
9
4建设内容 11
11
16
18
23
25
26
29
5进度安排及经费匡算 30
6保障措施 34
34
34
35
35
36
7附件 37
附件1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37
附件2 相关各部门责任分工表 39
1规划背景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快、应用广、渗透性强、影响深远的关键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在促进高校教学与管理变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水平已成为高校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物联网、云计算的技术创新,MOOC、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4G覆盖、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等,为高校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支撑与动力。信息技术如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学****方式深刻变革,成为所有高校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我校举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大讨论活动的背景下,依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华东交通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精神,以将华东交通大学建设成为有行业特色、有竞争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性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学校信息化现状,在充分调研国内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和IT业界新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2014-2018)》。
2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历经从基础建设、整合资源到统一平台三个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已完成数字化校园的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的建设。近十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在不同层面上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并投入巨大的资金、人力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了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
省内高校近年均陆续投入大量资金启动新一轮信息化建设工程。

我校信息化校园的基础设施由校园计算机网络和校园一卡通专用网络组成。校园计算机网络始建于1996年,是江西省最早接入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的高校。
目前我校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是在2004年改造后的基础上,经过拓扑结构的优化和部分设备的更新及扩容而形成的,已覆盖教学区、行政区在内的大部分建筑楼宇()。
华东交通大学网络拓扑图(2013年12月)
我校校园网与CERNET、CHINANET互联,出口总带宽为152M;校园网核心机房到教学区各大楼之间实现了千兆或百兆光纤互连,接入计算机数约8000多台;校园网核心机房面积70M2,服务器50余台;各类网站及应用系统超过60个。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网络化、辅助教学网络化、图书资源数字化、行政办公自动化等校园信息化的基本功能。
(2013年12月)
项目名称
现 状
网络带宽
152M(电信150M,教育网2M)
机房面积
总面积:72平方米(其中网络核心机房:,数据中心机房:

服务器数目
托管服务器10台,自有服务器40台
交换机数目
网络核心交换机2台,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2台,汇聚交换机2台,接入交换机120台
有线信息接入点数量
3000个(端口)
无线热点数
2个(设置在南区风雨球场和南区运动场主席台)
业务子系统
数量
20个
二级网站数量
35个

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信息化意识淡薄。对信息化缺乏深入认识甚至产生误解,认为信息化就是IT部门的事,就是IT硬件设备的简单拼凑和技术的简单堆砌,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部署及推广使用。
基础设施陈旧。我校的网络拓扑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各类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骨干网络逐渐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