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感动中国 2011 年度人物开场白及颁奖词开场白: 总有一种声音, 挥之不去, 在天地间久久回响; 总有一群背影无法忘怀, 成为一个民族的记忆; 总有一些瞬间刻骨铭心, 生死刹那, 把信念传递。一个又一个感动时刻, 温暖、陪伴我们, 走过十年, 他们点燃爱的火把,带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颁奖词: 2月 3 日晚, 2011 感动中国人物榜单正式出炉。他们是: 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 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 奠基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 坚持 12 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 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 从成都到高原地区扎根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 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 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 12 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刘金国; 走过十年的《感动中国》活动还向以白芳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 1、中华之光- 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 2011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两弹元勋 863 计划领导人:朱光亚朱光亚,男, 生于 1924 年, 逝于 2011 年, 享年 87岁, 湖北武汉人, 著名科学家。朱光亚青年时期求学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25 岁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0 年春,从美国回到祖国北京,投身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 现吉林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地教授物理学并组织筹建物理学研究所。 1956 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 20 世纪 50 年代末, 中国开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事业, 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 地下核试验的攻关,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防科技领域,朱光亚还指导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一一秦山 30万千瓦核电站的筹建及技术研究开发工作, 潜艇核动力、核材料技术的研究发展, 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 国防关键技术报告制定, 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重大工作。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他还参与了“ 863 ”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朱光亚为我国核事业的教育、试验、发展提出了许多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思想和建议, 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实现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 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 保卫的是家, 捍卫的是尊严, 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推选委员阎肃说: 肃然起敬, 卓越功勋, 他代表的群英, 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 【颁奖辞】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 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2、肝胆春秋- 吴孟超:妙手仁心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 2011 感动中国人物】人民医学家:吴孟超男, 90 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奖获得者, 中国肝脏医学奠基人。 2006 年 1月 9日, 在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孟超,男, 90 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中国肝脏医学奠基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是世界上 90 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肝脏科临床医生,更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研究者,我国肝脏外科医学奠基人。抗日战争时期, 身居海外的吴孟超响应党的号召, 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国内。从同济医学院毕业,走上外科医生的路。 50 年代,他投入肝脏外科的研究,和两位同事组成了三人“攻关小组”。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下,用做乒乓球的赛璐珞当灌注材料,做成肝脏标本,并创造了肝脏解剖的“五叶四段”理论。 1960 年 3月 1 日,他成功进行了中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1975 年,他为患者切除了重 18 公斤, 体积为 63× × 40 厘米的肿瘤, 是至今为止国际文献报道的最大的被切掉的血管瘤。直到 2011 年,这个病人仍然健康地活着。 50 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 1999 年, 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 并成为国内最大, 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现在一年收治的病人超过 10000 名,一年的手术量达到 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