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传染病的防治知识.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染病的防治知识.doc

上传人:yunde113 2014/8/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染病的防治知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达到保护人民健康,保证社会安定的目的。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认真贯彻预防的方针。
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传染源

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的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的接种,接种后疫力在1--4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1~2月即失去作用。
霍乱、菌痢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种类:
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传染病。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传播途径: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对肠道传染病危害性、可防性的认识,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1、在流行季节保证饮用安全开水,防止因失水过多而发生脱水;合理调整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2、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鱼、蔬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旅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3、自觉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处理生的食物(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后要用肥皂流水反复洗手。搞好家庭卫生,生熟食品要分开。保持环境清洁,消灭苍蝇。
4、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伤寒疫苗等。
5、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要点
一、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常见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毒、疟疾等。
3、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
(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当前,国家实行有计划预防接种的病种有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肺结核和乙型肝炎。
(四)传染病防治的方针与原则。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重要信息
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要求城市须在6小时之内上报卫生防疫机构,农村不得超过12小时;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卫生防疫人员,医疗保健人员,对疫情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与谎报疫情。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2)停工、停业、停课;(3)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4)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5)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