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成果简介.doc

格式:doc   大小:2,44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成果简介.doc

上传人:Alone-丁丁 2021/7/16 文件大小:2.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成果简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组合作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简介
小组合作学****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追求、以学****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活动。我校从2006年开始在部分学科中实施合作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2006年6月,我们申请的 “小组合作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在莱城区教科室立项。本课题围绕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核心概念是“有效性”。通过“有效分组”,“有效评价”,促进“有效合作”,进而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师生素质。
一、课题研究的大致过程
 本课题实验从2006年6月立项至今,研究时间持续5年,中途无间断,研究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6月——2007年3月),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包括了解该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开题、实验前检测等。
第二阶段(2007年4月——2008年7月),初步探索阶段。主要包括进行和开展初步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10年7月),这一阶段是深入探索阶段。主要包括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每周四上午固定为课题组活动时间,定期进行形成性检测和阶段性小结,以及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第四阶段(2010年8月至今),总结思考阶段。主要包括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做好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结集等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以及着手后续研究(即新一轮研究)的研究方案和计划。
 五、主要研究成果及相关措施:
(一)理论成果
1、初步构建了“小组合作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经过五年的广泛调研、深入研究,从理论上确立了“科学安排分组——提出相关问题——适时分组研讨——全班交流评价”的小组合作学****课堂操作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创设情境,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有益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科学安排分组
教授合作方法
搭建合作平台
提出研讨问题
明确相关要求
适时分组研讨
给足研讨时间
提高合作质量
全班交流评价
引发独立思考
激发创新思维
开展合作探究
2、加深了对“小组合作学****有效性”的认识,提高了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性
(1)有效分组是合作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研究初期,许多教师认为,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就是合作学****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组成小组只是形式,而实质在于小组是怎样构成的。我们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重排学生座次,以相邻的前后桌学生4人为一学****小组,每小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学****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以保证在学****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小组划分由班主任根据班内学生情况和各科任教师的建议具体负责操作。小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是一学期划分一次。我们还积极地对分组形式加以尝试与优化,而不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分组模式,比如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等多种做法。同时明确小组内成员的分工,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成果汇报。组内成员分工采取轮换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