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形势与政治论文怎么写
基于政治社会化理论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有效性探究
【摘要】《形势与政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课程之 一,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个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现状及问题的基 础上,借鉴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和实践方法,文章对进一步加强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性做出了初步探索。
; 形势与政策 ; 有效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期,随着社会和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新事物、 新现象、新问题都在不断地涌现,引发社会思潮的剧烈变化,传统 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逐渐崩坍,而新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尚未 完全地建立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统一全社会的思想认识,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那么加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面对以上的任务和挑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 一,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西 方的政治社会化的理论和实践正好提供这样的一种视角和思路,在 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有助于提升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戴维 ? 伊斯顿和罗伯特 ? 海斯在
《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的论文中提出。随后许多学者进
入政治社会化的研究领域,政治社会化日渐成为社会化研究的重要
分支。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
治立场 ( 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 ) 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
程”。也就是说个人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相关政治知识和规
范,掌握政治技能,最终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价值观、态度和
人格,做出正确的政治行为。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政治社会化的
有效性直接关乎着社会政治体系的延续和发展,关乎着社会的和谐
和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知识的社会化。在我国,政治知识的社会化主要是指,
学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知
识体系,奠定政治社会化的基础。
二是政治信仰的社会化。政治信仰是反映个体政治特性的心理状
态,政治信仰的社会化是个体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基础上,从心理层
面认同和接受所掌握的政治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在我国,培养
社会个体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是政治信仰社会化的
主要目标。
三是政治情感的社会化。政治情感的社会化主要是培育社会个体
对政治体系、人物和活动等的内心认同感。在我国,此种社会化的
过程主要是指培养社会个体热爱祖国,拥护国家政权和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这样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团结。
四是政治能力的社会化。政治能力主要是指保证政治方向不偏离
国家的要求,能够从事和参与政治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在我国,政
治能力的社会化不仅体现在社会个体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还要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建言献策等。
二、高校《形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