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古代诗歌中的蝉.docx

格式:docx   大小:6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诗歌中的蝉.docx

上传人:lu2yuwb 2021/7/16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诗歌中的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中的蝉
( 256500)山东博兴师范学校 耿宝强
“造化生微物, 常能应候鸣” 。 骄阳似火的夏季, 法布尔所说
的“不知疲倦的歌手”——蝉,又一次在林间枝头开始了它们的
歌唱。古往今来,它们那“知了,知了”的鸣唱,曾使多少诗人
写下了优美动人而含义不同的诗篇啊!
蝉最常见的含义是比喻高洁的品德与情操 。现在我们已经知
道,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里,是靠吸食植物根部的汁液维持生命
的,而成虫则靠吸食树木枝干的汁液为生。然而,古人却误以为
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曹植《蝉赋》
写到:“实淡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嗷嗷而弥厉兮,似贞
士之介心。 ”郭璞的《蝉赋》更说: “虫之清洁,可贵惟蝉。 ”唐代
咏蝉诗“三绝”都是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但由于三位诗人的地
位、际遇、气质不同,使三诗旨趣迥异,各臻其妙。隋朝旧臣虞
世南笔下的鸣蝉是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 “垂委饮清露, 流响
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 。 “初唐四杰”之一
的骆宾王,借蝉抒怀,抒发了自己的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解
的愤懑: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咏
蝉》 ) 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蝉》 诗则是这样写的: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平。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 诗人在听到蝉的鸣唱时,自然而
然地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之无同情之人联想
自己同样也是无同道相知。 于是, 不由自主地发出 “高难饱” 、“恨
费声”的慨叹。
与颂扬蝉的高洁相反,咏蝉诗中也有讥讽蝉的污浊的 。唐末
诗人陆龟蒙和罗隐的《蝉》诗便是如此。在陆龟蒙的笔下,蝉是
卑鄙无能之辈: “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 一腹清何甚,双翎薄
更无”。而在罗隐的笔下,蝉则是趋炎附势之徒:“大地工夫一为 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两诗 借蝉言志,对唐末的社会腐败、官场污浊,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 批判。
蝉鸣又常常勾起诗人的愁思。听,这蝉声曾使长年漂泊在外 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乡愁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