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原街小学 李桃桃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司马光
童第周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议论“勤奋”,提出的观点是( ),然后用( )和( )这两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
)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 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一遍又一遍
滚瓜烂熟
躲
“警枕”.mpg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汗水。
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
古时候,有户穷人家有个男孩名叫方仲永。方仲永5岁那年,有一天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首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
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仲永作诗。小仲永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人,十分欣赏方仲永。那些人对方仲永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买诗。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就带着方仲永到处拜访作诗,不让他学习。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勤奋学习,方仲永的才气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最终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自学提示:
?
?
,基础差,为什他同样获得了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