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阁夜参考资料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沉郁顿挫”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圣”
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割据,混战不断;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这首诗感时忆旧,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第1页/共26页
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第2页/共26页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第3页/共26页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朗读提示
这首诗系因感伤时事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后写的,结尾还表达了消极的感情。全诗当用低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八个诗句的节奏皆作“XX—XX—X—XX”,为避免单调起见,读时对节拍的长短可适当加以调整,使整齐之中略有变化。此诗四联皆对仗,出句与对句之间应有明显间隔,如一气读出,就听不出对联的意味了。
第4页/共26页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朗读
第5页/共26页
鉴赏指导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第6页/共26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岁暮:指冬季。明写时序,暗含自己已届暮年之意。
短景:指冬天日短。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万里飘泊之意。
第7页/共26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严冬岁末,白昼很短,日落月升仿佛催促着白天匆匆而过。
大雪初霁,皑皑白雪在月光的辉映下,使山城夔州的冬夜更显凄清寂静。
借诗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叙写,传达出垂老飘零的深沉悲慨。
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笔调。
第8页/共26页
鉴赏指导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第9页/共26页